【摘 要】
:
“刑德”与“礼法”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维系阶级统治的重要指导思想,表示特定时期统治阶级寄希望实现的政治伦理规范和社会秩序。同“礼法”思想相比较,当前学者对中国传统“刑德”思想的研究在数量和方向上略有不足。“刑德”思想涉及传统中国的政治法律问题,对中国传统“刑德”思想产生及内涵流变的梳理,有利于探索中华文明在国家建构和社会治理上特有的思考轨迹和话语逻辑,对于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与法律体系而言,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德”与“礼法”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维系阶级统治的重要指导思想,表示特定时期统治阶级寄希望实现的政治伦理规范和社会秩序。同“礼法”思想相比较,当前学者对中国传统“刑德”思想的研究在数量和方向上略有不足。“刑德”思想涉及传统中国的政治法律问题,对中国传统“刑德”思想产生及内涵流变的梳理,有利于探索中华文明在国家建构和社会治理上特有的思考轨迹和话语逻辑,对于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与法律体系而言,可以提供一定的实践逻辑与历史借鉴。引言和五个主体部分内容如下:引言部分,阐述了中国古代“刑德”思想的研究必要性以及当前学界对“刑德”思想的研究现状。“刑德”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法律体系之中,对“刑德”思想的研究,可以为新时代“德法共治”的社会治理理念提供一定的史料例证与理论支撑。当前学界缺乏对两汉以后“刑德”思想的研究以及缺乏对经典古籍中“刑德”思想产生及流变的整体性研究,对经典古籍中蕴藏的中国古代“刑德”思想产生及流变的梳理,可以为“刑德”思想的后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一部分,阐述了“刑德”思想的起源。“刑德”思想起源于“赏罚”思想、“德礼”思想,表示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路径或两种相互作用的社会状态。“刑德”思想的本质是一个国家的思想家或者执政者对于执政理念的选择与界定,客观上也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转折等进行了记载。其内容涉及“刑”的起源、依据、预防与控制,“德”的内容与价值,“刑”与“德”的适用范围、顺序等。第二部分,阐述了“刑德”思想的争鸣与转折。先秦时期,“刑德”思想被诸子纳入本家,并借以阐发各家之要义,“刑德”思想分别具有了“阴阳”、“礼刑”、“赏罚”等内涵。各家以“刑德”之说阐述治国理政之要义,“刑德”思想由周朝的“明德慎罚”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的“失道后德”、“先德后刑”、“重刑”等思想,指导列国变法的路径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汉之际,嬴政、李斯推崇“霸道”之术,“任法重刑”、“事皆决于法”,重“刑”而轻“德”,法家“法治”理论在秦朝具体落实为“罚治”原则,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汉初,萧何任“帝道”,主张“无为而治”、“徳刑相济”。武帝时,董仲舒以“阴阳刑德”理论完善了“帝道”学说,主张“天人感应”、“大德小刑”。“刑德”思想的内涵强调“德主刑辅”,实现了从“重刑”到“重德”的方向转变。第三部分,阐述了“德主刑辅”思想经整合、定型成为“刑德”思想的主流。魏晋时期,随着主流玄学家们对谶纬神学的批判以及律学的发展,重视“德政”的“王道”学说得到强化并被整合为“刑德”思想的核心内涵。隋唐时期,统治者“纳礼入法”,儒家伦理法获得“独尊”地位。“王道”学说被确认为为正统,儒家“德主刑辅”思想成为后世“刑德”思想的主流内涵。第四部分,阐述了“德主刑辅”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宋明时期,“理学”“心学”将“三纲五常”视为“天理”,君主开始脱离“天道”“刑德”的束缚,“刑德”思想发展为维护君权独尊地位的理论工具;清朝时期,大批家法族规被赋予法律效力,政治上以道德规范阐释法律规则并大兴文字狱,“刑德”思想中“尊君集权”的政治属性被强化到顶峰。第五部分,对中国古代“刑德”思想的产生及流变进行了评析。“刑德”思想先后具有的“保国卫民”“卫君”等功能,是统治阶级阐释政权合理性、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思想工具。“刑德”思想内涵的流变受到君主、官吏、百姓三方势力影响,最终统一于儒家“德主刑辅”的治国原则,治国应兼顾君主、官吏和百姓三方利益。新时代“德法共治”的社会治理理念,既要重视学习“刑德”思想,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纾解政府依法治国的压力;又要严格界定“刑”与“德”的边界,勿使刑罚的执行趋于道德化。
其他文献
聚集式传销屡禁不止,涉及全国多地,且呈现出蔓延速度快的特点,严重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危害了社会的大局稳定。聚集式传销已然成为社会的一颗毒瘤,迫使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有效治理。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治理聚集式传销的政策,并保持着严打高压态势,但聚集式传销的生存土壤依然稳固,以至于聚集式传销屡打不绝。聚集式传销的治理涉及政府、社区、公众等多元主体,从协同治理理论的角度对聚集式传销治理问
侦查治理是数字时代应对新的犯罪形势、实现风险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手段,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对传统犯罪治理而言,侦查治理是优化与创新、补充与完善,而非替代或否定。单一的侦查治理不能取代传统且综合的犯罪治理,更不能无限扩张凌驾于社会治理之上,一旦侦查治理通过技术赋权、技术赋能不断膨胀,溢出自身治理活动的边界,将加剧侦查机关走向“技术利维坦”的风险。强调侦查治理的优势和重要性,并不意味着
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就业渠道,是保证产业链稳定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激发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问题是影响公司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内部财务系统不能进行科学管理、决策以及分配,导致中小企业抵抗外在风险的能力变弱,经营环境不稳定,中小企业由于财力、人力等
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到舞蹈与武术在历史上经历了统一,而后分化又再统一的反复过程,历史上也有“舞武同源”的说法。在西周,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制定了“制礼作乐”,通过对“六大舞”和“六小舞”的规范,将各阶级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而“制礼作乐”的传统早在商朝就存在。六大舞中的《大武》有明确的对战争场面的描述。孔子用“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国也”来形容此舞的场面,此舞展示了激烈振奋的战争
第三方组织是因应涉案企业合规改革需要而产生的临时性组织。既有改革文件虽强调第三方组织的重要作用,却对第三方组织的法律地位语焉不详。关于第三方组织法律地位的法理学说分歧较大,实务立场又明显有别。对此,应当从第三方组织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关系出发,肯定第三方组织的履职行为具有公益性质,辨明第三方组织是协助检察机关履行特定诉讼职能的组织。顺应刑事诉讼法修改趋势,需要综合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将第三方组织写入《刑
进入20世纪之后,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广泛的信息传播,但不加节制、不加规范的信息传播可能演变为色情暴力信息扩散、污蔑诽谤猖獗、个人隐私泄露等各种难以压制的场面。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对言论自由的追求被发挥到极致,不负众望地,无数网友切实的实现了自己的言论自由,代价却是一部分人隐私泄露、名誉受损等。正是这些现实,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显得有必要且有意义。在网络世界,表达观点的方式已经不限于言论,网民的
司法实践中,我国企业合规案件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小微企业适用刑事合规,具有合规基础薄弱、合规风险相对集中、合规激励对其效果有限等特点,因此探索适合小微企业合规特点的合规程序就有了紧迫性。通过简化程序,注重实质考察,探索差异化的简式合规审查模式与考察标准,构建一条适合小微企业“治罪”与“治理”并重的简式合规道路,是拓宽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渠道途径,更是创新企业犯罪司法治理模式的重要举措。
预防性立法在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律体系变革中兴起,如何规范预防性立法是中外学者的共同课题。作为普通法系代表的英国将具有预防性属性的反恐立法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形成较为完备的反恐法律体系。预防性反恐刑事立法对刑法基本原则产生一定的冲击,同时其立法扩张化也伴随诸多流弊,包括概念界定泛化、反恐配合义务不断强化以及刑事处罚前置化等问题。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预防性立法概况,其在不同法系语境下有不同
赌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与之相伴的“禁赌”政策也随着赌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是,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打击赌博犯罪问题,赌博陋习在我国仍是屡禁不止。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犯罪借助现代科技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犯罪形式,我国的传统赌博犯罪也开始逐渐网络化。由于互联网空间的技术力量突破了传统犯罪的时空限制,跨境网络赌博犯罪不仅具有传统赌博犯罪的特点,还具有网络犯罪的新特点,从而导致此类犯罪呈现出
2020年1月25日,巴西和印度签署《投资合作与便利化条约》(Investment Cooperation and Facilitation Treaty between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and The Republic of India,以下简称“巴印ICFT”)针对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设置了具有创新性的投资争端预防条款,旨在建立专门性机构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