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内部的交通需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内部可选交通形式多。其中跨座式单轨交通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并且经济性较好,逐渐成为城市内部交通流动的首选方案之一。随着单轨交通桥梁跨度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了钢-混组合桥梁和连续梁桥的应用与发展。因此,进行跨座式单轨交通与连续梁桥的车辆耦合振动仿真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建立了3×70 m连续梁桥动力分析模型及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空间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桥梁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多体动力学理论进行了介绍,并由此对车桥空间耦合动力分析的联合仿真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根据重庆跨座式单轨典型区段轨道梁的动力试验,建立了ANSYS轨道梁分析模型及UM(Universal Mechanism)单轨列车空间模型,并对该联合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检验了ANSYS-UM联合仿真计算的可靠性及其准确程度。结果表明该联合仿真方法可推广应用于类似的跨座式单轨车辆-轨道梁系统空间振动计算。接着建立了3×70 m连续梁桥仿真模型,通过与ANSYS整体模型的自振频率对比,验证了UM组合模型的可靠性。并对该组合模型进行了单轨交通车辆-桥梁-桥墩耦合仿真计算。研究表明:桥梁跨中最大横向挠度为0.699 mm,跨中最大竖向挠度为17.692mm,桥梁跨中横竖向最大加速度分别为0.243 m/s~2和0.208 m/s~2,车体横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224 m/s~2和0.450 m/s~2,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针对不同参数下的车桥系统空间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表明:走行轮轨面不平顺幅值的增加会导致桥梁及车体的横竖向加速度均增大。随着空气弹簧刚度或走行轮径向刚度的增加,车体的竖向加速度随之增大。轨道桥梁高度、桥墩横梁高度及桥墩纵向宽度的增加,均会引起桥梁跨中竖向挠度减小。轨道桥梁高度及桥墩纵向宽度的增加,均会引起桥梁跨中竖向加速度的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