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采集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材料,通过形态学标记和RAPD标记进行了毛竹遗传多样性及其在居群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 1.对20 个毛竹居群形态学性状指标的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基本统计分析表明,毛竹不同居群间在形态学性状上的遗传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6.7%~19.0%。相关分析表明,枝下高与1.3m 以上节数、胸径、总节数、地径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地径壁厚、胸径、胸径壁厚、1.3m 以上至枝下高1/3 处和2/3 处的直径及其壁厚等性状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枝下平均节间长与1.3m以下平均节间长、1.3m 以上平均节间长、胸径等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1.3m以下节数与1.3m 以下平均节间长、1.3m 以上平均节间长、枝下平均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毛竹各形态学性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子分析表明,前五个主成分占了91.925%的变异,可以概括出几乎全部的变异,变异来源主要是胸径、1.3m 以上至枝下高1/3 处和2/3 处的直径以及各部位壁厚。各居群间欧式距离和聚类图表明:各居群间欧式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各居群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2.采用Opron 公司的14 条随机引物对18 份毛竹材料进行RAPD 扩增,共获得129 个RAPD 标记,其中多态性带101 条,占总谱带数的78.29%。从遗传距离和系统聚类树状图可以看出,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理上较近的居群多聚在一起,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说明各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3. 对两种标记反映的毛竹遗传多样性的综合评价表明:不同标记所反映出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多样性水平不同,其中以的RAPD 标记所反映出的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形态学性状差异较小;但从整体上看,两个标记反映了毛竹居群间相似的遗传多样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