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剔骨牛肉的微生物风险和品质特性分析及其改善方法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剔骨工艺是一种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牛肉生产工艺,但其在中国的推广却仍然面临着很多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本研究进行了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1)对其热剔骨工艺中的10道工序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分析,并对其中的关键工序加以改进,并评估改进效果;2)对同一屠宰场中冷热两种不同剔骨工艺下所得的最终牛肉产品的化学组成、肉用品质、质地剖面特性、感官特性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等进行了分析,确定不同剔骨工艺对牛肉品质的影响。3)分析3种牛肉品质改良工艺下:电刺激、蛋白酶液浸泡、钙盐注射,热剔骨牛肉品质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各品质改良手段对热剔骨牛肉品质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⑴去内脏、胴体冲淋、分割剔骨、冷却排酸4道工序对热剔骨牛肉表面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影响最明显,其中仅胴体冲淋工序可以降低牛肉表面的微生物残留,其他3道工序可以明显增加微生物残留。⑵去内脏、胴体冲淋、分割剔骨、冷却排酸4道工序的改进对于减少热剔骨工艺中肉表面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降低幅度为17%至35%。⑶冷剔骨工艺和热剔骨工艺下牛肉的化学组成没有显著差异(P>0.05),热剔骨工艺并不能对肉本身的化学组成产生影响。⑷热剔骨工艺下牛肉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冷剔骨工艺,嫩度更差,而相对应的的是热剔骨牛肉的肌节长度更短。相比较于冷剔骨工艺,热剔骨工艺显著提高了牛肉的亮度L*(P<0.05),但对a*和b*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牛肉的pH与持水能力均不受剔骨方式的影响。⑸在质地剖面分析中,热剔骨工艺下牛肉的硬度、胶粘性、咀嚼性数值显著更高(P<0.05),而其他质地剖面特性不受剔骨方式的影响。⑹在感官分析中,冷剔骨牛肉和热剔骨牛肉之间,多汁性和风味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嫩度却存在着明显的感官差异。⑺与冷剔骨工艺相比,热剔骨工艺显著提高了牛肉挥发性化合物中己醛、庚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等与脂质氧化作用有关的挥发性组分的含量。⑻电刺激作用明显延缓了宰后前72h以内热剔骨牛肉L*的下降过程并明显加速了pH的下降,却对宰后168h以后的最终pH和L*没有明显影响;对于糖原含量而言,电刺激明显降低了初始糖原含量并加速了宰后前12h热剔骨牛肉的糖原含量的下降;电刺激作用明显延缓了宰后168h以前的滴水损失上升,同时加速了MFI的上升和剪切力的下降。⑼酶液浸泡可以显著提高热剔骨牛肉经过成熟后的MFI,增进牛肉的最终蛋白水解作用;同时可以明显加速热剔骨牛肉的嫩化过程,使得宰后48h开始的嫩度明显优于未经工艺改进的热剔骨牛肉。⑽钙盐注射可以显著提高热剔骨牛肉经过成熟后的MFI,增进牛肉的最终蛋白水解作用;同时可以明显加速热剔骨牛肉的嫩化过程,尤其是明显增加宰后48h以后的嫩化效果。综合上述结果,通过工艺改进可以确保热剔骨工艺在卫生方面和品质方面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能够在牛肉生产行业中加以推广,并作为示范技术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为配合万丰房地产经济适用房项目基本建设。2012年仲夏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道北五路与国花路交叉口的东侧,发掘了一座五代时期壁画墓。
芦荟(Aloe)是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药用植物,原产地非洲、地中海沿岸,我国广东、云南、福建及北方一些地区亦有种植。该药品种繁多,耐旱、耐高温,是一种集药用、保健、美容、
自政府产生之日起,其规模一直在扩张并仍将继续。尤其是在由产业革命引发的工业化进程以后,世界所有国家无不面临政府扩张、机构膨胀的难题。由此引发出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寻
针对湖南烟叶生产中烤房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双制式通风设计理念,采用新材料供热设备,设计建造双制通风新材料供热设备密集烤房,通过2010年、2011年在湖南湘西烟区开展试验,
本论文以豆粕中的大豆抗原蛋白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带鱼下脚料中的内源消化酶系对其进行降解的研究思路,并针对降解过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进而建立了带鱼
脯氨酸内肽酶(Prolyl endopeptidase,PEP)在自然界的分布广泛,从多种哺乳动物、微生物和植物中已有较多发现。PEP是一类能特异性水解多肽链中脯氨酸残基羧基端肽键的内切酶,在医药
粮油食品工业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稻谷加工作为粮油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生活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稻谷脱壳工艺是稻谷加工工艺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胶辊
切绘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轻工企业的加工设备,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影响切绘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传动系统、运动体惯性、控制模式、刀具切
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4例,分别采用腰椎后外侧融
以葡萄糖和烷基胺(NA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正丁胺基葡萄糖醇(NBAD)、正辛胺基葡萄糖醇(NOAD)和十二胺基葡萄糖醇(NLAD)三种不同烷链长度的烷胺基葡萄糖醇(NAAD)表面活性剂,以傅里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