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性作为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人类聚落与建筑形态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与当时当地自然、社会人文因素、经济技术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时间、空间的限定和不断发展、自我更新的特征。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制定了《北京宪章》。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关于建筑与文化的讨论,其中更提到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与国际性问题。由此可见,在当代的建筑实践中,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己经开始了对地域建筑的关注,并认识到了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地域建筑将会对未来的建筑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天津以其特殊的城市面貌和建筑文化,一直是建筑学界关注的焦点。从老城厢地区特有的市民文化;到近代开设租界地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再到现代天津的城市文化,从历史来看,每一段天津建筑的发展变化,无不具有当时典型的特征,保存至今,为当代天津的建筑创作提供了依据。本文选取天津的当代建筑创作作品作为样本,从该地区拥有的地域性要素入手,分析地域性的创作方法如何在天津的建筑实践中体现,并适当总结和归纳,为今后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论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地域性建筑的理论基础即地域性的概念及其理论的产生、发展、流派及相关的建筑观,从而找出影响地域性建筑创作的三大要素:环境、文化和技术要素。之后,论文从三大要素展开来,分别对各个影响要素所产生相关不同的地域性设计方法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第二部分第三章,根据前文总结的地域性创作的三大要素,针对天津逐一分类考察,总结相关特点。包括论述天津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基础,和天津的传统材料和建造技术三大方面。从现实情况和近现代历史演变两大方面,总结天津当代建筑实践中,地域性设计的方面可以遵循的客观依据。第三部分(第四章),分类应用地域性的设计方法考察天津当代的建筑实践。通过具体方案的介绍和重点方法的对比,研究地域性设计方法在天津当代建筑实践中的状况,然后总结不同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观点,为将来的设计提出一些方法和实践方面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