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基于教师在课堂中呈现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质量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研究小学课堂中的数学问题特征,有利于丰富小学课堂数学问题特征研究的理论内涵,有助于诊断当前小学课堂数学问题的发展现状,有益于提高小学课堂数学问题的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文中的数学问题特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引发教学所提出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性特征。本研究以TIMSS-R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蓝图,综合文献理论和实践调查,构建了“小学课堂数学问题特征的分析框架”。分析框架分为三个维度:数学问题的类型、数学问题的关联和数学问题的水平。本文以上海市Y小学的一线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代表低、中、高三个年级的数学教师课堂作为研究重点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对三堂典型的数与运算模块的新授课《两位数减两位数》、《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进行观察和录像,运用所构建的“小学课堂数学问题特征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同时对三位执教教师进行课前和课后访谈,对收集的数据和文本材料进行整理和解读,从而综合剖析三位教师在课堂中呈现的数学问题的具体特征。研究的内容包括:(1)小学课堂数学问题特征的分析框架是什么?这是本研究的基础。(2)以上海市Y小学作为研究个案,小学课堂中教师呈现的数学问题存在哪些具体特征?这是整项研究的核心。(3)小学课堂数学问题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有哪些改进对策?研究发现:(1)数学问题典型性的特征中,过程性的数学问题居多;做数学联结的问题不够;低、中、高年级数学问题的思维层次逐步递增。(2)数学问题关联性的特征中,延伸性关联的问题偏少;低、中、高年级数学问题的关联性差异不大。(3)数学问题情境性的特征中,数学问题多以一种情境呈现;数学问题普遍脱离实际生活;中高年级比低年级操作学具的机会更少。(4)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特征中,知识点巩固以机械练习为主;中高年级比低年级选择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多。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小学教师课堂中数学问题质量的教学建议,具体包括:(1)数学教师需加强对教材的把握力;(2)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3)数学问题要联系实际生活;(4)数学问题该巧用学具辅助;(5)数学问题需增进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