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原》是托.斯.艾略特新诗创作理论的实践.《荒原》运用了一系列奇特甚至恐怖的画面来象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那种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状态.整首诗从表面看来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而实际却是主题明确,前后相联的整体.象征在诗中起到联结画面,场景等之间的作用.第一章否定象征;否定象征包括荒原本身以及但丁《神曲》中的"炼狱".它们暗示了一战后,整个世界尤其是欧洲当时社会的黑暗面.第二章肯定象征;肯定象征包括渔王的传说,公鸡的啼呜,裸露的岩石,雷电以及死亡的上帝,它们象征着荒原人渴望走出荒原获得新生的积极态度,代表社会进步的一面.第三章矛盾象征;《荒原》中的矛盾象征主要指水与火,它们在诗中分别具有新生与毁灭的作用.第四章四季在诗中的象征作用;《荒原》中的四季不只是简单地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轮回.艾略特分别赋予四季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冬天象征死亡,春天象征新生与痛苦.第五章其它象征;除以上诗中的主要象征外,艾略特还运用了时间象征,紫色语言等其它象征.结论;《荒原》是英美诗坛的里程碑,是艾略特诗作的创新,特别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但使《荒原》成为象征主义诗篇的杰作,也深刻地影响了艾略特以后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