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壳类的生长包括蜕皮过程中外壳周期性的蜕壳。这个过程受两种相互拮抗的激素调控,即受到蜕皮激素(ecdysone)的刺激作用和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 hormone,MIH)的抑制作用。MIH肽产生于端髓X器(MTXO),储存在眼柄的窦腺中,通过抑制Y器分泌蜕皮激素来调节蜕皮。尽管MIH详细的作用机制仍未清楚,但已经在虾类和蟹类显示MIH可能经环核苷依赖途径抑制蜕皮激素的产生。 通过重组DNA技术,已经从几种甲壳类动物分离、克隆和鉴定了几个编码MIH肽的cDNA。不同甲壳类MIH的cDNA和氨基酸的序列都显示高度的同源性,不仅如此,MIH与CHH家族中其它成员,如甲壳类高血糖激素(CHH)、颚器官抑制激素(MOIH)和性腺抑制激素(GIH),也显示了高度的同源性。这些激素的成熟肽通常由72-7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氨基酸的序列相似,均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俗称河蟹。近年来由于不同水系的河蟹种苗混杂,导致河蟹个体变小,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蜕皮是河蟹生活史中重要的过程,但至今对河蟹蜕皮的激素调节尚未进行研究,蜕皮抑制激素的氨基酸序列及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尚未见报道。本文运用RT-PCR和反向PCR(inverse PCR,IPCR)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基因的cDNA和基因,并分析了基因的结构组成。 1.用RT-PCR技术从中华绒螯蟹眼柄总RNA中分离编码蜕皮抑制激素的部分cDNA 根据美洲黄道蟹Cancer magister,可口美青蟹Callinectes sapidus,三叶真蟹Carcinus maenas和斑纹蟳Charybdis feriatus的MIH成熟肽氨基酸序列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设计2个简并引物(F1和R48)。以10只蜕皮间期的河蟹眼柄总RNA,经随机六核苷引物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然后用简并引物经PCR扩增河蟹眼柄cDNA。 结果:经过RT-PCR扩增得到一个与预期大小一样的片段,长163bp。将获得的部分cDNA片段连接到PinPointTMXa-1质粒载体中,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认为,获得的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 hormone for Eriocheir japonicus sinensis,Ers-MIH)基因的部分cDNA编码的蛋白与另4种蟹类的MIH肽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