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光学区大小对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后早期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将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181例(343眼)分为高、中、低度近视组,每组根据激光切削光学区直径不同(6.00mm、6.25mm、6.50mm)分为Ⅰ~Ⅲ亚组。术前、术后1月利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的高阶像差。用spss22.0统计系统分析手术前后各组内不同亚组的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球差的差异性。 结果:术前在所有近视组中,各个亚组之间角膜高阶像差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在低度近视组中,所有亚组间角膜的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球差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内各亚组间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中,所有亚组间角膜的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球差的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较大光学区组低于较小光学区组。 结论:光学区大小的选择对于LASIK治疗近视后角膜高阶像差是存在干扰的。对于较大的光学区来说,能够降低术后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尤其在治疗高度近视时效果明显,这种影响随矫正近视度数的增加而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