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中基于格的跨域认证及路径选择方案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tx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终端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任意运营商接入网络,这就产生了跨域认证的问题,然而在无线网络下跨域访问时,如何实现可信任的连接?当移动用户从外地域接入网络进行访问时,接入域和注册域如何协作来实现对用户的认证?此外现有认证方式在无线网络中实现跨域认证时,如何解决单点崩溃问题?这些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移动互联网安全与成败的关键因素。论文正是基于此进行研究,以期实现无线环境下开放、安全、高效的认证访问。论文针对无线环境下由于网络接入点分布不均和认证路径的不确定性而造成认证效率低下甚至认证失败的问题,对认证路径搜索算法展开研究。通过对目前最成熟、采用最多的Dijkstra算法、A~*算法和遗传算法在构造认证路径时的特点进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Dijkstra算法能够找出最短路径和次优路径,而且理论较为完备。在运行一次后能够将源点到各个节点的最短路径集合和求的最短路径节点集合保存下来,极大地方便了日后认证路径的建立。但是该算法存在重复运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对Dijkstra算法进行改进,将权值预测排序法应用于其中,提高了Dijkstra算法的运算效率,满足了无线网络对实时性的要求。在改进Dijkstra算法基础上,结合基于格的跨域认证模型,构建了一种双牵引认证机制及认证路径选择方案。通过理论分析表明:采用基于格的双牵引认证能够充分考虑无线网络域间信任关系,避免了当前跨域认证方案中网络瓶颈和单点崩溃的问题。采用改进Dijkstra路径搜索算法对有向加权图中路径权值进行计算,能够找出认证路径最短的利益保护节点,提高了认证效率。最后,论文利用OPNET仿真工具组建WLAN跨域认证模型,分别在进程层、节点层和网络层进行由上到下的场景配置建立具有认证功能的节点模型,增加认证框架包括访问者的eap认证模块和认证者的eap认证模块,选取网络负荷率和延时为指标验证跨域认证访问对远程认证中心的影响。实验结论表明:增加认证模块后,认证服务器的负荷和延时都有所增加。在认证开始阶段,服务器的负荷率增加约一倍左右,认证完成后下降为开始时的一半,并逐渐趋于平衡,而认证延时略有增加。
其他文献
无线多跳网路作为无线数据传输的通信基础,用于实现发送端到接收端之间的多跳数据的传输与处理。无线多跳网络易搭建且自身硬件成本低的特点,使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医疗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称WSN)是由大量具有特定功能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无线通讯方式,相互传递信息,协同地完成特定功能的智能专用网络,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更加迫切希望可以方便、快速的与计算机直接地进行交流。语音作为一种最理想的人机交互方式,使之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语音识别技术承载着这一
作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技术保证通信系统的性能,一直是通信系统中的热点研究问题。由于载荷受限,在卫星通信中如何在低复杂度条件下完成基带信号处理是难点之一
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发展,通信系统对传输速率、传输时延的要求越来越高。跨层设计可以改进传统网络协议,提高系统性能,是近年来学者的研究热点。将跨层设计与LTE-A系统结合,
LTE的正式名称是Long Term Evolution,即3GPP长期演进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
直角电桥在电学计量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主要用于实现非同类阻抗的比较测量,直角电桥的具体结构有很多种,但是无论结构怎样,一对幅值相等、相位相差90度的直角电压源是必需的部件。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DS),与传统频率合成器相比,可以方便的对相位进行调节,并且其具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可以实现快速的频率切换,并且在频率改变时能够保持相位的连续,很容易实现频率、相位和幅度的数控调制。DDS的这些特性使得其
认知无线电是指具有自主寻找和使用空闲频谱资源能力的智能无线电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提出,为解决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应用需求与日益紧张的无线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提供了
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声纹识别就是根据说话人的语音特征识别说话人的身份。声纹识别所提供的安全性可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脸相、指纹、掌纹和虹膜识别技术)相媲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资源受限,尤其是能量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