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电化学法制各了碳纤维-镍锌铝三元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CFs-Ni/Zn/Al-LDHs)。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电化学法制各了碳纤维-镍锌铝三元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CFs-Ni/Zn/Al-LDHs)。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为花样插层的、高晶化的类水滑石结构,层间阴离子为N03-。考察了CFs-Ni/Zn/Al-LDHs对左氧氟沙星(LEVO)的吸附作用和光电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温度为45℃和吸附时间为24 h的最佳条件下,CFs-Ni/Zn/Al-LDHs对LEVO的吸附量为1.47 mg/g;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反应,符合准一阶动力学模型。CFs-Ni/Zn/Al-LDHs不仅可用于LEVO的光电催化降解,而且可用于其检测。在1.0 V恒电位和300 W高压汞灯共同作用4h后,LEVO的去除率可达98.92%。光电催化产物的紫外吸光度(235 nm)与LEVO的浓度在1×10-6~5×10-5 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10-7mol/L(3σ)。此外,研究还发现,CFs-Ni/Zn/Al-LDHs对甲醇和乙醇呈现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效果。以碳纤维为载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碳纤维/锌镍铬三元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CFs-Zn/Ni/Cr-LDHs)、碳纤维/锌铬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CFs-Zn/Cr-LDHs)和碳纤维/镍铬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CFs-Ni/Cr-LDHs)。采用SEM、XRD和FT-IR对三种LDH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Fs上的Zn/Ni/Cr-LDHs具有高结晶化的花状插层结构,CFs上的Zn/Cr-LDHs具有鳞片状的层状结构,CFs上的Ni/Cr-LDHs为团聚状的片层结构;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上的LDHs的层间阴离子均为N03-。研究还显示:采用CFs-Zn/Ni/Cr-LDHs光电催化降解孔雀绿2 h,降解率可达到98.6%。
其他文献
黄花败酱为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中药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以全草、根或地下根茎入药。败酱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肺、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破淤排脓、活血、镇静安神之功效,主治肺痈、肠痈、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热毒痈肿等症。此外,现代药理明黄花败酱具有镇静、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肝炎、肝硬化、鼻窦炎、流行性腮腺炎、阑尾脓肿
高土石不过水围堰边坡失稳导致溃堰造成的损失巨大,对其进行风险分析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水文、水力及填筑土石料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安全系数的高土石不过水围
本文以三聚氯氰(简称CC)和4-硝基-4-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简称ANSD酸)为主要原料,以不同胺类化合物为取代基合成8种对称和不对称结构的FBs。通过测定胺类化合物的转化率来
本文依托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左岸8#挡水坝段,研究在不挖除深厚夹泥地基条件下满足高混凝土重力坝的侧向稳定问题,分别采用二维及三维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含深厚夹泥地基的岸坡坝
高地应力区大型水电硐室围岩工程地质特征较一般应力状态下差异很大,相应围岩分类评价体系及思路应有所差异,但目前水电围岩分类方法(HC法)对评价高地应力区尚存在诸多缺陷
锦屏一级、猴子岩等大型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群的施工过程中出现岩爆、塌方、大变形及支护后喷层、围岩开裂等围岩变形破坏现象,对围岩变形失稳模式及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缺乏系
应力控制型破坏模式是高地应力脆性岩体中开挖的地下厂房洞室群常见的破坏模式,洞周松弛区就是开挖爆破和应力控制型破坏模式的产物。初始地应力作为洞周围岩变形和松弛区
铁球团烧结尾气具有气量大、温度高、含尘量高、杂质气体组分多等特殊性,目前开发的吸收剂对铁球团尾气脱除SO2系统的适应性不佳。针对铁球团烧结尾气的特点,开发出高效、快速的前处理工艺,为后续工段提供清洁的S02资源十分重要。HPP是本课题组开发的一种新型有机胺吸收剂,具有脱硫效率高,物化性质稳定,蒸汽压低、不易挥发损失,低毒等特点。在HPP基础物化性质研究完成的前提下,结合前处理效果,对其吸收—解吸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其中高地应力引起的围岩变形破坏是电站地下厂房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高地应力对相对低强度岩体的破坏超出了现有经验认知。本文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