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在现代军事、工业及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但在某些条件下容易受到腐蚀。为了防止或延缓铜的腐蚀,人们采用了很多方法,其中使用最多也最方便的就是添加缓蚀剂,然而比较常用的缓蚀剂如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等都有一定的毒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无毒环保型缓蚀剂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基于此,我们选取了尿嘧啶及其衍生物二硫取代尿嘧啶铜缓蚀剂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在铜表面上的作用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系统探究了不同pH介质中缓蚀剂分子在金属铜三个晶面(110)、(100)、(111)上可能的吸附模式,阐明了缓蚀剂与金属铜之间的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系统探讨了中性条件下尿嘧啶缓蚀剂在铜三个晶面上的吸附模式、吸附强度、布居分析及态密度分析,阐明了缓蚀剂与铜之间的作用机制、电荷转移行为及缓蚀剂分子对铜晶面电子结构的影响,为后续研究二硫取代尿嘧啶在金属铜表面的吸附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上述对尿嘧啶分子的研究,我们系统考察了中性条件下二硫取代尿嘧啶在铜三个晶面上的作用行为,阐明了硫取代前后缓蚀剂分子吸附模式及作用机制的异同。进一步地,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去质子化的尿嘧啶及二硫取代尿嘧啶分子在金属铜三个晶面上的吸附模式及吸附强度,获得了碱性条件下缓蚀剂分子在不同铜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最后,考察了酸性条件下,尿嘧啶及二硫取代尿嘧啶分子在金属铜三个晶面上的吸附模式及吸附强度,分析了介质酸碱性对缓蚀剂分子在铜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