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旅游资源学、旅游心理学、森林生态学、景观美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层次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对兰州地区兴隆山森林公园、吐鲁沟森林公园、徐家山森林公园、石佛沟森林公园和关山森林公园5个森林公园的各项森林旅游资源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可从三个层次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目标层(OB):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准则层(A):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和区位特性。指标层(C):山体、森林植被、水体、景点密集度及外部交通条件等20个评价指标。 (2)根据得出的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总排序结果,准则层中的旅游资源权重值最大,说明旅游资源是整个森林公园赖以维持的物质基础;其次为区位特性,其优劣可以促进和限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区域条件对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影响最小。在指标层中,山体、森林植被、水体的权重明显大于其它指标,是影响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对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影响较小的指标是电讯、供电供水及旅游设施。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结果(E)表明,兰州地区五个森林公园中兴隆山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分值最高(7.194),其它依次为吐鲁沟森林公园(6.585)、石佛沟森林公园(6.314)、徐家山森林公园(4.856)、关山森林公园(4.641)。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对兰州地区森林公园客流量和旅游总 收入贡献最大的指标是人文景观,其次为旅游设施、森林植被,贡献最小的是 山体。对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影响较大的指标为森林植被,其次为一 环境质量、山体,而旅游设施、与主要客源地距离则对综合评价结果影响较小。*本文初步建立的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有 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便为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投资方向、发展 规模等方面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