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催化相转化法合成纺锤形α-Fe<,2>O<,3>超微粒子及其机理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均分散纺锤形α-Fe<,2>O<,3>超微粒子,因其表面光滑、内部不产生磁极已成为合成高性能磁记录材料的理想原料.目前,国内外工作者对纺锤形α-Fe<,2>O<,3>的液相合成已有广泛的研究.该文以Fe(OH)<,3>凝胶为反应前驱物,添加微量催化剂和晶体助长剂,采用液相催化相转化法直接合成出了具有单晶结构的纺锤形α-Fe<,2>O<,3>超微粒子.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物浓度高等特点.主要内容包括:(1)纺锤形α-Fe<,2>O<,3>超微粒子的制备;以Fe<,2>(SO<,4>)<,3>为原料,研究了各种因素对Fe(OH)<,3>凝胶催化相转化制备纺锤形α-Fe<,2>O<,3>的形貌和相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催化剂起作用的适宜pH条件下,通过控制催化剂和晶体助长剂的比例是合成均匀性和重现性良好的纺锤形α-Fe<,2>O<,3>超微粒子的关键.(2)纺锤形α-Fe<,2>O<,3>超微粒子的形成机理;分别采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SnCl<,2>-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TEM研究了氢氧化铁-磷酸二氢钠体系合成纺锤形α-Fe<,2>O<,3>中催化剂Fe(Ⅱ)在反应不同时刻的变化和晶体助长剂NaH<,2>PO<,4>的吸脱附作用机理.同时结合Fe(OH)<,3>凝胶溶解过程的动力学实验说明Fe(Ⅱ)加速了Fe(OH)<,3>凝胶的溶解,磷酸根的络合作用抑制α-Fe<,2>O<,3>晶核的生成并控制了α-Fe<,2>O<,3>在不同晶面的生长.(3)不同铁盐体系和不同晶体助长剂的作用;通过SEM、TEM、HRTEM等表征手段比较了不同铁盐体系和不同晶体助长剂对合成的α-Fe<,2>O<,3>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以Fe<,2>(SO<,4>)<,3>为原料合成出的纺锤形α-Fe<,2>O<,3>具有单晶结构.(4)纺锤形γ-Fe<,2>O<,3>的性质研究;借助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经过将α-Fe<,2>O<,3>还原、氧化后生成的γ-Fe<,2>O<,3>的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从而达到控制产物的磁学性能的目的.
其他文献
聚硅烷是一类链骨架中仅含硅原子的高聚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用途。作为陶瓷前驱体,经高温裂解制备碳化硅陶瓷材料是其用途之一,该方法具有成型方便,烧结温度低的特点,可用于提高C/
锂离子电池以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因采用有机电解液,电池成本高,存在安全性差等不足。理论分析表明只要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水溶液锂离子蓄电池完全可行。尖晶石锂锰化合物成本低、性能好、无污染,适合水溶液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论文首先采用柠檬酸配位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X射线衍射(XRD)证实了产物的结构,晶胞参数a=0.824nm。不同pH值下LiMn2O4循环伏安特性研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导”为主,以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学案导学不仅让学生在课堂有了充分发挥空间,还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汲取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探讨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新知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才能将外界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和
电沉积技术由于其能在保持基体材料原有机械性能的基础上赋予基体表面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在基体防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电沉积镀层与基体之间通常存在电位差,当表
近年来,由于核酸分子探针具有设计多样性、灵敏度高和强的定量分析能力等特点,发展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的核酸分子探针成为生物化学分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荧光各向异性,也
近年来,一价币族金属离子[Au(I),Ag(I),Cu(I)]-巯基配位聚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币族金属-巯基配位聚合物是通过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以及一价金
荧光成像技术由于操作简便、用料不需要复杂的处理,而受到广泛的应用。荧光成像技术是让荧光染料接上特定的靶向,从而实现对某些特定的生物小分子的定性检测。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因荧光性能优良、合成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离子的检测、生物酶分析、细胞成像和各种功能材料等。本论文以氧杂蒽类染料为母体,设计合成了ClO~-/p H/Thio l三类荧光探针。(一)以氧杂蒽类染料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羧基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