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壳》的超文性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82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果壳》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第十六部小说,它借用《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却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本文借助热奈特的超文性理论,将《坚果壳》与《哈姆雷特》进行对比研究,重点从人物性格特征、情节走向、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两部作品所呈现的明显反差。麦克尤恩一方面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前文本,建立超文本与前文本之间的联系,强调超文本生成于前文本;另一方面,他又在《坚果壳》中融入他对当代英国的审视和担忧,意图在作品主题及人物塑造上实现对前文本的改写和颠覆。因此,从前文本《哈姆雷特》与超文本《坚果壳》的缝隙和差异中,可以窥见英国社会以及审美旨趣的时代嬗变。论文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麦克尤恩的生平以及《坚果壳》的主要内容,梳理《坚果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释热奈特的超文性理论及其对本研究的适用性。论文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分析《坚果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特鲁迪、克劳德以及胎儿在文本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这三个人物与《哈姆雷特》中的对应人物(乔特鲁迪、克劳狄斯以及哈姆莱特)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在禀性上与后者截然相反,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从对人物的重塑来看,麦克尤恩的《坚果壳》是对《哈姆雷特》的颠覆性摹写。第二章从社会现状、信仰缺失以及当代读者的需求出发,揭示两个文本差异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首先,骚动不安的社会环境为作者提供了独特的文本创作空间,麦克尤恩希冀用《坚果壳》揭示社会表面平和之下的无序与混乱。其次,随着世俗化进程的加快,宗教缺位和信仰危机愈发明显,进而导致了人性的扭曲,这在特鲁迪和克劳德的乱伦恶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随之而来,当代读者对文学的期待视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显然对世俗化作品更感兴趣。这一切都深刻影响了麦克尤恩的创作,他的《坚果壳》既是对这一现状的书写,也是对如何唤回读者对严肃文学热情的一次尝试。第三章聚焦《坚果壳》独特的艺术风格。麦克尤恩在《坚果壳》中刻意与前文本保持距离,通过文类变革对传统意义上的悲剧加以现代阐释,通过人物矮化使其更符合当代读者期待,通过动机变形使得作品关注焦点下移至日常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同时也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实现读者与人物的对话。总之,《坚果壳》并非对经典悲剧的简单改写或是对莎士比亚的纯粹致敬,而是麦克尤恩站在当下视角与前辈作家的一次对话。它与《哈姆雷特》的反差既是麦克尤恩摆脱“影响焦虑”的一次努力,也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种种困惑和忧虑。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在高考中对学生是相对较难的部分,有的学生对此弱项抱舍弃态度.要解决这一难题,应指导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要坚持大量的写作练习.这
儿童颌面部意外伤及其防治工作近来已被医学界人士所重视.在瑞典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儿童意外伤害大会上,与会者确认意外伤害为本世纪儿童重要的健康问题,在国际疾病分类(ICD-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必须以理念为先导,准确把握课程实施要素与目标:以培训为保障,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准与质量;以研究求实效,积极创设课程实施的条件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