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早期小剂量肠内营养+补充性肠外营养+免疫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营养、感染、免疫、神经功能、社会效益及并发症的影响,为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提供一种可行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山西省大同市同煤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在35-70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入院时有意识障碍,GCS评分在6-8分之间,属于急性重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平均体重、GCS评分、手术方式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除营养支持外均采用相似药物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第1天、第14天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胃潴留、腹泻、呕吐、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营养指标:营养支持后第1天,两组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转铁蛋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肌酐身高指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第14天,治疗组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P<0.05),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患者前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血浆总蛋白、转铁蛋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水平接近。2.感染指标:营养支持后第1天,两组患者降钙素原、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高敏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第14天,治疗组患者降钙素原、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高敏CRP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3.免疫指标:营养支持后第1天,两组患者IgA、IgG、IgM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第14天,两组患者IgA、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gM、末梢循环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4.营养量表测评结果:营养支持后第1天,两组患者MNA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第14天,治疗组MNA测评结果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5.NIHSS评分结果:营养支持后第1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水平显著减低(P<0.05)。6.社会效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7.并发症:治疗组患者胃内潴留、腹泻、呕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中,相较于传统的肠内营养方法,早期小剂量肠内营养+补充性肠外营养+免疫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调节机体的免疫力,提升患者抗感染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降低术后胃内潴留、腹泻、呕吐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