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国和强国是新世纪中国人的理想追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把理想追求变成美好现实的战略举措,而教育则是把理想追求变成美好现实的基础。社会适应型人才是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种规格,其特征是具有良好品质和人格,宽厚的科学理论基础,很强的知识应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各行各业中的生产、研究、管理等各个岗位进行工作,并有一定的社会贡献。针对适应型人才培养的高校社会适应性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的人才教育。
当今时代,社会竞争的焦点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教育日益受到了我国高校的重视。但是,那些经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当代大学生们,毕业后在社会适应性问题上的种种表现却是令人担忧,值得高校反思——“什么是社会适应性”、“什么是社会适应性教育”、"高校应如何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本论文是以上问题为基础,展开了对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教育的探究。
本论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问题进行了阐述,展示了选题的大社会背景;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教育研究的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目前社会适应性教育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介绍了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其次,在掌握了高校社会适应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及要素后,选择了适应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对国外与国内高校适应性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和研究。教育模式的探讨是本论题中教育研究的基础。接下来,在充分利用现有文献资料、实际案例及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高校适应型人才的理想状态;从毕业生、高校、社会三个方面呈现了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教育的现状,从这三个方面对“不适应”教育现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表达了高校合理开展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教育的迫切性及意义。然后,本课题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四个方面对如何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教育进行策略探索,重点是对高校社会适应性教育的实践策略的探索,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教育多偏重宏观层面,缺乏基础性、可行性,而提出的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的教育设计及实施策略,突破高校教育传统意义上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指出高校教育应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最后,作者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指出了当前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教育面临的任务及高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作者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我国的高校教育策略的不断完善与丰满;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实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目标实现;有助于从高校教育这一方面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提升社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