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教育是使中医学术和中医文化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形式。中医教育体制则是促成中医教育思想制度化,使中医教学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教学方式及学术研究等方面形成一定模式,并影响到中医学术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中医教育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中医教育体制在其漫长的形成、发展、完善和变革过程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即:由国家主办,具有一定法令性组织形式的官办医学教育制度和因社会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形成一定固有模式的社会惯行的医学私学教育制度。
本课题以中医教育两种主要模式为线索,收集、整理了两种中医教育制度在历代发展、变革的基本状况,对各自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以《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作为重要参考资料,把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教育体制与整体的中国教育体制相联系进行研究,力图从共性特点中研究中医教育体制个体存在、发展的情况;课题还分析、探讨了在两种模式影响下,中医学术发展的方向和师承关系影响下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对中医教育两种制度影响下,医学学术形成、发展的历史根源、影响要素等作了一定阐述。
研究结果发现:古代中医官办医学教育主要面对少数群体,其在分科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模式,并具备了从上至下较为全面的考核制度,各时期对学生的考查还呈现出了一定特色。官方教育体制影响下的中医学术具有总结性的特征,其对珍贵中医医籍实施了重要的保留、整理工作,使学术得以继续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私学教育肩负了中医教育的主要重任,并形成了一些与中医特点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其教育分科较为模糊,进行综合的医学教育;强调对医理的探寻和把握;注重培养缜密的思维和细致的洞察能力,重视“知常达变”能力的培养等。私学教育影响下的中医学术具有延续性和创新性特征。私学出身的历代中医大家们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对《内经》的高度关注和研究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对私学中著名医家张仲景和叶天士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医教育及其教材应具有地方特色,以符合中医学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需要。
本课题从历代中医教育体制着手研究,旨在为当代中医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以促进中医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