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在儿童小说创作领域取得骄人的收获,成功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园地开辟出一片锦簇繁茂的“后花园”。他的儿童小说作品不仅洋溢着浓厚的童心、童趣,同时也包孕他对社会文化、历史现实、道德价值等多方面的持续反思。本文将从主题内涵、文学形象塑造、叙事艺术、精神溯源四个方面,多维度地探询张炜儿童小说的精神指向和艺术风貌,并给予总体性的观照和把握,同时,通过具体文本的微观透视对之进行立体研究,以期发掘其对当代儿童文学建构与发展的独特贡献。绪论部分首先在对张炜文学创作进行整体观照和局部透视的基础上探讨其儿童小说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其次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梳理张炜儿童小说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指明本论文的创新点和重点所在。第一章探讨张炜儿童小说至纯且真的善美主题。主题作为儿童小说的“灵魂”,把控着整部作品的笔法走向及叙事技术。张炜始终以一颗“不老童心”构建他亦真亦幻的儿童小说王国,其主题内涵可归结为三个方面:“自然至上”的崇畏自然主题、苦闷青春期的流离成长主题及人与万物间的至善大爱主题。第二章探究张炜儿童小说中文学形象的类型及内涵。生活在莽原中的野物们,是孩子们童年时光最好的玩伴,同时它们的美好存在也与自以为是的人类社会形成鲜明对比;顽童们本然地带着儿童的天真可爱,但与其他儿童小说作家笔下的儿童形象不同,张炜笔下的“顽童”由于受父辈的影响,生来就背负了沉重的“罪责”,骨子里有一种作为“流放者”的凄惶和酸涩;长者作为顽童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和陪伴者,是呵护、陪伴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存在。张炜儿童小说中既有和善亲切的善良长者,也不乏所谓上了年纪的“老坏人”,他们都以自己的言行引导或影响着半岛上生活的孩童们。第三章探讨张炜儿童小说娴熟高超的叙事艺术。主要从“少年出走”的对照交缠叙事结构、素朴诗性的叙事语言和双叙事视角等三个重要角度对叙事艺术进行分析阐释。首先,针对作为少年步入成长的标志性姿态的“出门”和“寻找”母题,返观张炜作品中呈现的“少年出走”的成长模式,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对“出走——成长”母题的延续及颠覆;其次,张炜没有回避自身童年生命体验中的某些伤痛,在作品中通过儿童视角去表述和观察所经历的一切苦痛或美好;再次,张炜儿童小说作品的语言既有浓厚的胶东本土意蕴,又不失诗意与童趣,同时其“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叙事视角的决裂与合谋共同搭建了作品的文思框架。第四章挖掘探究张炜儿童小说创作的精神溯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张炜的儿童小说是其基于童年经验的再书写,二是沿袭并融汇了中国古代传统志怪小说的写作技术,三是“为儿童”又不止“为儿童”的诗心与童心。结语部分致力于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把握张炜儿童小说创作的重要价值和贡献,同时,发现并指出其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