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林业六大工程中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出台和实施都具有特殊的背景含义和深远的战略考虑。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问题,不仅关系到工程成果的实现和巩固,而且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的经济影响包括收入结构影响和退耕还林地的经济效益影响。参与此过程的农户要么转移到更有收益的其他农业生产或者非农生产,要么退耕土地在未来能够直接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稳定收入,才能保证参与农户不会复耕。如果上述农业和农村生产以及收入结构的调整没有到位,退耕户将可能复垦。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开始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了11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工程实施的成果如何,能否实现长期的经济可持续?本文选取四川省盆周北部山区的生态重点市广元市为研究样本区,选取该市三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县(区):利州区、元坝区和青川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区分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的基础上,从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的经济收入和退耕地收益影响的两个角度分析退耕还林工程是否达到了调整农户收入和产业结构目标,从而论证退耕还林工程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主要结论如下:(1)从退耕户与非退耕户2006年和2010年的收入差距分析两者种养殖业的产量和现金收入差距,以及非农收入中的务工收入差距。退耕农户来自种养殖业的收入明显少于非退耕户,且产量下降明显。从收入结构来看,退耕还林没有实现调整退耕户收入结构的目标,农户收入以不稳定及层次低的务工收入为主。尽管工程区农户的总收入有所提高,但粮食、蔬菜、猪肉等消费支出增加,生活改善不明显。随着粮食种植的相对效益显现,不排除退耕户复耕的可能性。工程区替代性的种养殖业还未建立起来,农户不稳定的劳务输出对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性构成威胁。(2)在对退耕还林地的分析方面,首先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退耕地块的目标瞄准性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退耕地块的选择基本符合退耕还林条例的要求,但也存在将路边地进行退耕从而给退耕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的现象。从退耕地的经济收益来看,工程区农户户均林地面积大,有很大的增收潜力。但目前,退耕还林种植的兼用林依然处于效益初期,收益潜力还未全部体现。未来看,退耕还林地的收益受到市场的影响有可能出现“退耕经济”,损害退耕户的经济收入,从而影响工程成果的维护。现有的林地经营模式比较单一,影响了林地的收益。工程实施区林地经营模式以家庭经营为主,林地市场流转比例低,不利于林地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林地的产权缺失随着工程实施进入第二轮补助阶段越加明显,对退耕还生态林的采伐已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现有的政策法规缺乏明确规定。退耕户无法从退耕林地受益,影响农户的管护积极性,同时也无法激励农户对林地的投资热情。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退耕还林工程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面临考验,需要国家后续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①创新和完善退耕还林经营模式,采用联户经营、入股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林地经营水平:②加大科技支撑,对退耕农户进行技能培训,促进农户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退耕农民的就业技能;③政府要积极落实退耕还林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搞好“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④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把退耕农户和市场联结起来,实行企业与农户相互联结的组织形式和利益分配机制;⑤对退耕农户发展后续产业进行金融扶持,制定以退耕还林产权或经济林的经营权为抵押的贷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