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巴金小说创作前后期的分段时间,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从时代背景划分的,以全面抗战为分期点;另一种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划分,“1940年叙事风格转变”,“1942年创作风格转变”。相关研究大多是选取典型的代表作品,进行思想内涵、人物刻画、叙事风格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极少有从语言学角度来开展定量的对比分析。本文尝试从计量风格学的角度,运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巴金1928至1949年间的小说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统计分析,试图从语言学层面对巴金小说的分期问题提供一些新的佐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第一,根据目前不同的分期观点建立六个语料库,分别是1937年及之前小说语料库、1938年小说语料库、1940年小说语料库、1941年小说语料库、1942年小说语料库和1943年及之后小说语料库,语料规模共计266万字符。第二,从词汇和句子层面进行语言特征的数据采集。词汇方面包括词长的计算,词长分布的统计,词汇丰富度的计算,共现词与独有词的提取;句子层面包括平均句长、断句句长的计算和句长分布。采集的数据显示:词汇丰富度方面,1942年的小说特征显著;在词长和句长方面,特征没有显著差异;共现词方面,六个语料库共现度高达60%;独有词方面,差异主要体现在高频名词,而名词与小说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足以作为小说语言风格的区别特征。第三,考察实词和虚词的分布情况,高频词与低频词的词性分布及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经过分析,语料库1942年特征明显,主要原因有:一方面1942年的作品是一部由三部短篇小说组成的小说集,而短篇小说的语言丰富度大于长篇小说;另一方面小说的叙事模式上发生了变化,而叙事模式的变化属于作者主观有意识的创作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巴金小说的创作分期现象在语言学层面上没有明显的体现。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在在语言结构层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