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社交拒绝的需要—威胁模型、自尊的择偶计量器理论及权力的接近-回避理论,通过整群取样方法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所大学中抽取5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异性拒绝经历问卷、一般权力感量表、自尊量表和择偶行为倾向问卷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上的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了解哈尔滨几所高校大学生异性拒绝经历、权力感、自尊和择偶行为倾向的现状,并且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大学生异性拒绝、权力感、自尊和择偶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异性拒绝经历、一般权力感、自尊和择偶行为倾向四个问卷的信效度良好,且效度分析模型拟合指数均可接受,可作为本研究中四个变量的测量工具。(2)大学生异性拒绝经历在性别、年级以及专业类型上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异性拒绝经历显著高于女生;大三学生的异性拒绝经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及研究生;文科学生的异性拒绝经历显著低于工科及其他专业的大学生。(3)自尊在恋爱状态上差异显著,正在恋爱的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未恋爱过的单身大学生。(4)择偶行为倾向在性别、恋爱状态上差异显著,男生的择偶行为倾向显著高于女生,未恋爱过的大学生的择偶行为倾向显著低于恋爱过的单身大学生和正在恋爱的大学生。(5)异性拒绝经历、权力感、自尊与择偶行为四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异性拒绝经历与权力感、自尊与择偶行为显著负相关,权力感与自尊和择偶行为倾向显著正相关,自尊与择偶行为倾向显著正相关。(6)大学生异性拒绝经历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择偶行为倾向。(7)个人权力感在异性拒绝经历和择偶行为倾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8)自尊在异性拒绝经历和择偶行为倾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9)个人权力感和自尊在异性拒绝经历和择偶行为倾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的意义有两方面。理论方面,将权力的接近-回避理论应用于择偶领域,为异性拒绝对择偶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现实方面,对当代单身青年的择偶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使他们在择偶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促进心理健康以及成功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