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中美两国人在言语行为上的差异,尤其在“拒绝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本文从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出发,从语用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一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以Wierzbicka的跨文化语用学的理论为基础,着眼于检验在语言社会功能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本研究通过DCT补全对话的方式,对在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和中国两所大学的一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本文中,拒绝仅限于实质性的言语拒绝。引发拒绝的言语行为设定为:要求,邀请, 给予和建议四类。语料主要来自于DCT的问卷调查。语料分析过程中,主要考虑社会地位对拒绝策略的影响。借助于计算机,各项数据采用量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SPSS中t-test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Excel的表格描述,对各项结果进行讨论。 结果表明,中美学生拒绝时所采用的策略和语义公式中策略的使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从整体来说,中国学生采用的策略要比美国学生少,倾向于使用更多的间接策略。而且,中国学生对对方的社会地位很敏感,拒绝上级和下级采取明显不同的策略:对上级多采用理由,道歉和提供选择等策略;对下级多采用给出理由,劝阻对方和直接拒绝等策略。而美国学生所采用的策略多为给出理由和直接拒绝,比中国学生更直接, 选择与社会地位无必然联系。中国学生的拒绝理由比较具体,通常涉及家庭而美国学生的理由比较模糊,多涉及朋友。同时,本文探讨了语言深层的文化因素: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 鉴于时间和能力所限,本文在研究对象的范围,理论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