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愈发迅猛,致使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渐渐提高,因此出现许多营养过剩的饮食习惯,而且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体力劳动逐年减少,肥胖人数不断攀升,超出正常范围的体重给双膝关节带来的负荷也越来越大,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升高、患病年龄降低,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治疗该病的常用药是非留体抗炎镇痛口服药,其疗效较为明显,可是会引起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而现有的中药疗法效果并不明确,常常良莠不齐;西医手术治疗则损伤较大,麻醉风险也高,因此寻求一种简、验、廉、便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根据临床病例观察微针刀解结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结果,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生理功能几个方面,分析该疗法对本病的具体疗效,从而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指导实践治疗。研究结果对于改善中老年患者们的生活质量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意义。方法:本课题的受试者均来自2016年06月至2017年01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康科门诊和住院部的病人,均切合所设定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本课题采用的是随机对照、单盲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来进行试验。将收集到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微针刀组(采用微针刀解结法治疗)和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经微针刀组和针刺组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生理功能的改善程度。所有患者每周进行3次操作,连续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0MAC)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先对两组的一般资料、X线分级情况和每个量表评分进行基线比较,在发现两组之间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后,接着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量表数据改变,以及两组组间在改善膝关节疼痛、僵硬、生理功能之间的差别,最终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结果:疗程结束,二组的VAS评分、WOMAC各指标评分及其总积分都比治疗之前明显降低,且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微针刀解结法和普通针刺法都可以明显影响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僵硬以及生理功能。治疗后,微针刀组和针刺组在减轻患者的膝关节僵硬症状方面效果相当,两组治疗后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比较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疼痛症状的减轻以及生理功能的改善方面,微针刀组的治疗效果比针刺组更佳,两组治疗后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它们治疗后的总体临床疗效相比,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针刀组治疗效果明显比针刺组更好。结论:使用微针刀解结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二者治疗前后都具有显著性差异,效果明显,且微针刀组各量表指标的结果大多优于针刺组,说明微针刀组的治疗效果较针刺组更明显。总之,微针刀解结法是一种疗效佳、操作易、无不良反应的疗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的情况,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