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导致贫血的原因包括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和血液透析失血、尿毒症毒素引起骨髓造血微环境的破坏、红细胞寿命缩短、合并血液系统肿瘤直接影响造血等等。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分泌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EPO)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多数MHD患者的贫血得以纠正,进一步使其生存质量、劳动能力、机体抵抗力、生存期得到了明显提高。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有90%~95%左右的患者按照推荐剂量应用rhEPO以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明显升高,然而约5%~10%的患者需要使用较大剂量rhEPO才能达到或者仍不能达到靶目标水平,这种情况被称为EPO抵抗。Gunnell等相关研究以每周使用EPO的剂量与Hct的比值(EPO/Hct)作为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指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ythropoietinresistanceindex,ERI)表示。在美国,EPO抵抗的患者大约有4%左右;欧洲EPO抵抗的患者不超过10%;日本血液透析患者EPO抵抗的占3.7%,腹膜透析患者EP0抵抗的占13.6%;在我国透析患者EP0抵抗研究资料尚不多见[2]。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众多,本试验将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予以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准确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是区分微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MHD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铁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等指标,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与机体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例共3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超过4个月并规律使用rhEPO超过4个月,根据血液透析患者每周rhEPO治疗剂量及Hct水平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组(A组),rhEPO治疗剂量>9000IU/W且Hct<25%,共有11名患者;非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组(B组),rhEPO治疗剂量>9000IU/W或<9000IU/W且33%<Hct<36%。共有19名患者,其中9名rhEPO治疗剂量5000IU/W,Hct即达标。观察两入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及血红蛋白、钙、磷、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铁蛋白等。超敏C反应蛋白及铁蛋白采用散射比浊法,其他指标如血红蛋白、钙、磷、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化验室协助进行。rhEPO为国产益比奥,于透析结束后上臂皮下注射。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因素间两两相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分析;EPO抵抗指数和其他因素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间患者基本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透析频率、血管通路、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相关血清学参数比较两组患者Hb、Hct、hs-CRP、ERI、EPO、P有统计学差异;其中hs-CRP有显著性差异;Alb、Ca、Bun、Cr均无统计学差异。3、各参数间相关性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I分别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对数LN(hs-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44,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血清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70,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血清白蛋白Alb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277,P=0.138(无统计学意义)。4、以ERI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ERI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排外EPO与FREE的影响,CRP、P是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最为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患者有较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2、EPO抵抗指数(ERI)与超敏C反应蛋白、血磷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微炎症状态、高磷血症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因素。3、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充足及铁剂补充合理的情况下,超敏C反应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EPO抵抗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