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量的分配是反映植物对于环境长期适应的重要生理生态特征,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碳估算的重要参数。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木是荒漠和部分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开阔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于灌木生物量的分配以及灌丛碳库的估算研究非常少。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60个以灌木为主的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对其中24个典型灌木建立了地上、地下生物量估算方程,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不同灌木群落的生物量。同时,我们还分析了不同物种的生物量分配(即在叶、茎和根之间的分配)及其对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土壤理化特征、个体大小)的响应。结果表明:(1)平均冠幅直径Dm、冠幅C、地上体积CH与地上、地下生物量都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以不同的变量为参数得到不同灌木物种和类型的地上、地上生物量最佳估算方程。(2)灌木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比(R:S)平均为1.11,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0.44、0.45、0.12。在三种灌木类型中,草地灌木地下生物量的比例最高,显著高于荒漠灌木和山地灌木。(3)灌木根系投资的增加会降低其在茎和叶的投资;植物分配到叶片和当年枝的生物量并没有随着植物个体大小增加而增加,反而有降低趋势。(4)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灌木叶分配降低、茎分配增加;土壤养分越高,叶分配比越大,但茎和根的分配比与之无显著关系;灌木个体越大,分配到叶和根的生物量越低,而增加茎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