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技术发明中合作是研究者为了生产新的科学知识这一共同目的而在一起工作的本质,本文以发明人作为节点,以发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作为边形成的发明人网络即成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发明人合作网络。为此,融合文献计量学、专利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SIPOD)中多路复用通信技术领域(HO4J)的5610项发明专利为例,从合作网络的静态结构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两个维度展开了计量分析。在静态合作网络结构分析中,本文在节点和子群方面构建了不同的指标,描述了各个层面多路复用通信技术领域的发明人合作情况。在节点方面,通过频次指标、度数指标、中介中心度指标和紧密度指标发掘了不同视角下的主要发明人。其中,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的一些发明人是属于高产发明人和高影响力的发明人;在中介中心度衡量的发明人“中介”作用方面,则是日本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的梅田成视为最,其间中国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些发明人也具有较高的“中介”作用。在子群方面,采用成分的概念,运用子群规模和不同规模子群数量两个指标揭示了当前多路复用通信技术领域的子群构成情况。其中,中国多路复用通信技术领域的发明人合作网络包含了大量规模为2、规模为3和规模为4的子群,同时该合作网络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子群是包括了1542个发明人。在发明人合作网络动态变化分析中,本文将专利数据划分为1985—1992年、1993—2000年、2001—2008年和2009—2011年四个时段,从专利数量的分布情况,展示了多路复用通信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之后,采用数据累积的方式,从1985—1992年、1985—2000年、1985—2008年和1985—2011年四个时段,在网络规模变化、主要发明人变化和网络子群变化的视角,定量的揭示了发明人合作网络的变化过程及其趋势。从整个发明人合作网络整体的角度而言,截至2011年底,中国多路复用通信技术领域并不存在真正联通整个网络的“中介”人,这一点从27年来发明人的中介中心度变化一览无余。在子群的变化方面,在4个时间段的变迁中,网络的规模在逐渐变大,同时不同规模的网络数量在显著增长,尤其是规模为2的子群。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多路复用通信技术领域专利计量分析的结果与启示作了进一步的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