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相变材料(PCMs)储能是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存储与应用的重要手段。环境温度的改变能够驱使相变材料发生相态的转变,进而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但是受自身结构的限制,有机相变材料存在能量密度低和相变温度难以控制的难点,使其在长效存储与可控热释放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阻碍了在相变储能领域的应用。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对具有光致异构化响应的偶氮苯分子进行了适当的官能团改性,并与低温有机相变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相变材料(PCMs)储能是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存储与应用的重要手段。环境温度的改变能够驱使相变材料发生相态的转变,进而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但是受自身结构的限制,有机相变材料存在能量密度低和相变温度难以控制的难点,使其在长效存储与可控热释放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阻碍了在相变储能领域的应用。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对具有光致异构化响应的偶氮苯分子进行了适当的官能团改性,并与低温有机相变材料进行了复合,制备得到不同偶氮苯摩尔掺杂比例的偶氮苯相变复合材料(Azo@Tde),并实现光诱导可逆固液相变。通过紫外光(365 nm)充能前后Azo@Tde结晶温度的变化引入了过冷度,实现了Azo@Tde在低温条件下的光控热释放。研究显示Azo@Tde在可控能量存储与释放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研究不同比例下Azo@Tde复合材料的光控性能,发现充能后Azo@Tde的结晶温度降低至-6.7℃,过冷度可达8.8℃,这表明Azo@Tde具备低温下可控热释放的性能。通过光诱导其异构化转变和相变,使Azo@Tde的能量密度达到207.5J·g-1。通过红外热像仪追踪了利用Azo@Tde制造的光热储能装置在低温下蓝光(420 nm)激发热释放的温度变化,结果显示充能后的Azo@Tde通过热释放能够将装置温度由-0.3℃升高至3.7℃,成功验证了光控热释放的可行性。另外借助此装置架构了具有光控性、可循环性和定位性的微型热管理系统,证明了该复合材料可实现固态光热循环利用,为储能材料未来在深空等昼夜交替极端环境下的能源应用领域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能源紧张,人类对煤炭需求的不断加剧,这使采掘机械在煤炭行业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掘进机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但是目前掘进机截割效率的比较低,不仅受到煤岩的影响,依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及实际生产经验,掘进机的截割效率还受到掘进机设计参数影响;据实际工作经验,截齿是生产中的损耗巨大构件。对上述问题,本题以截割头为研究对象,应用显式差分算法,结合动力学的原理对截割头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利用遗传优化算法
汽车轻量化已然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汽车用先进高强钢被要求向轻量化高强度高塑性发展。目前已经研制出第三代先进高强钢——Q&P钢,其高强度高塑性的机械性能大大减轻了汽车重量,在增强汽车抗撞击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汽车安全系数,应用前景广阔。现在Q&P钢板材生产主要是热轧后淬火再回火,最后Q&P处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实现在线Q&P热处理,探索不同的初始组织对Q&P钢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
压力管道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输送设备,如何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一直是工业领域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输送管道使用中,输送的物品中含有较多杂质,颗粒的冲蚀磨损和介质的腐蚀作用以及机械损伤(如划擦、打磨、碰撞等)会使管壁产生破坏。在各种管道系统失效案例中,冲蚀疲劳失效是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管道的冲蚀磨损减薄,导致局部应力集中,诱发微观裂纹萌生直至形成冲蚀缺陷,使其过早的疲劳失效,在管
近年来,脑卒中和交通事故造成上肢有损伤的人数逐年上升,对康复器械的需求越来越大,本项目立足于实际需求,在实验室现有单臂助力臂基础上,开发了三自由度(肩关节外收/内展(被动)、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可穿戴上肢康复机械臂,并在此基础上,对康复运动控制及康复评价展开研究。本文完成了从康复机械臂的结构优化到康复运动控制和康复训练评价的设计,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探讨国内外康复
锌合金具有熔点低,加工性能优异,力学性能适宜,在大气中耐腐蚀,摩擦系数较低,生物相容性好,生产成本低且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铜合金替代材料、超塑性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耐蚀性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尽管锌基合金具有以上诸多优点,目前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合金系并不是很多,主要为Zn-Al-Cu-Mg和Zn-Cu-Ti两个体系。因此,开发更多新的锌基合金对于扩大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
应用在刚性隔热瓦表面的高发射率涂层是航天器热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与单层致密涂层相比,具有界面梯度结构的MoSi2-硼硅酸盐玻璃涂层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现阶段对于通过原位反应法制备的具有优异耐温性能的高发射率涂层,梯度界面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致力于原位反应法MoSi2-硼硅玻璃梯度涂层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并采用快速烧结一步法与原位反应法相结合制
激光熔覆技术是金属零件增材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激光熔覆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在应用方面取得了进步。激光熔覆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其优点包括:无污染、绿色环保;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减少生产周期;成形零件致密,有较好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其组织细小、均匀。因此,该技术具有极大开发和研究意义,如今激光熔覆技术在航空航天、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搅拌铸造法因其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产量大等优点,被认为是实现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大批量生产的突破口。然而,由于石墨烯与铝液之间的浸润性差、密度失配,将其直接添加到铝液中时,石墨烯容易浮于铝液表面,难以分散到基体中。此外,石墨烯与铝的表面张力差异较大,两者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以致复合材料的强化效率和延伸率较差。因此,探索新的石墨烯制备工艺以改善石墨烯与铝液之间的浸润性,实现搅拌铸造法制备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自旋电子材料,具有室温隧道磁电阻效应的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于纳米颗粒复合薄膜而言,金属含量、尺寸分布、磁性金属价态等因素对材料中电子传输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调整制备条件和后处理工艺,可以实现材料微观结构和相对含量的调控,这对于改善自旋电子材料的隧道磁电阻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磁控共溅射的方法制备了Co-TiO2纳米颗粒复合薄膜。通过溅射功率
雾气是生物医学应用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会对医疗设备(如内窥镜等)光学镜头的功能造成干扰,而现有的防雾涂层制备通常较为繁琐且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开发使用简单且兼具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防雾涂层尤为重要。细菌污染是生物医学应用面临的另一个难题,细菌在生物材料表面的粘附、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可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当前的抗菌涂层通常存在效果不理想、功能单一等问题,因此开发杀菌-释菌双功能抗菌涂层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