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边疆的形成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并有歧见的重大问题。当今滇西边界的形成与明清两代对边地土司的管理不无关系。清王朝为加强对边地土司管理,依据地理远近,将边地土司分为“内”、“外”之分。土司虽有“内”、“外”之分,但同属中央王朝则无二致。随着清王朝在缅甸建立藩属体系并趋于完善,内外土司的区分消失。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尤其是英帝国主义的侵入,逐步将“外”土司沦为其控制下的殖民地。十九世纪晚期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英两国就滇缅边界进行无数次谈判,终未能解决滇缅边界问题。深入探讨明清两代西南土司问题有利于正确认识近代滇西边界的形成;有利于正确认识中英滇缅边界谈判的复杂性,揭露英帝国主义侵略缅甸和中国边地的罪行,有利于正确理解百余年来滇西和缅北的形势,对国家治理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元明清时期云南边地土司的历史发展、云南西部疆域的变迁以及近代滇西边界的形成的考究,探讨云南西部边地土司辖区从“边地”到“国界”的历史过程,分析边地土司与中国疆域变迁的关系,阐释边地土司自身历史发展、藩属体系、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等因素对近代中国边界形成的影响。主要探讨如下问题,并提出本人的独立见解:首先,论述元朝统一云南及控制金齿地区以后云南西部边疆的局势,分析土司制度建立之前,元朝对云南西部边疆的控制,在缅甸建立行省,与缅甸蒲甘王朝的冲突以及麓川兴起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其次,阐述明中前期中央王朝在云南西部边地经营和拓展版图的详情,考证景泰以前云南西部疆域的范围,指出明朝以广置土司的方式使云南西部疆域到永乐时达最广。正统年间,明朝又通过“三征麓川”及善后措施,完全控制了潞江以西的云南西部边地,但因对缅甸、木邦等边地土司处置不当,为后来云南西部边地土司的纷争埋下了隐患。通过对明代中后期云南西部边地土司纷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考究,探讨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和明朝“内忧外患”下云南西部边地土司由纷争而致离析的过程,论证明末云南西部疆域内缩的原因及影响。指出了中国王朝的边疆是流动的弹性地域,边地土司为王朝的藩属,有远近亲疏的关系,但同为王朝天下并无二致。在西方殖民势力侵入后,土司去留向背决定着王朝国家疆域的外扩或内缩的结论。第三,讨论清朝对滇西土司的统治,清缅藩属体系确立的过程及其对滇西传统边界形成的影响,探究云南西部边地土司由离析而致内外分野的历程以及滇西传统边界线的形成,指出清朝将归属王朝、接受“王化”的土司称为“内土司”,将明末以降,附缅甸的土司称为“外土司”。这是清朝对“中华秩序”中“我者”与“他者”的区分,是元明以来云南西部边地自身历史发展及其与王朝国家互动的结果。当清缅藩属体系确立后,边地土司内外之分消失。第四,以全球史的视野阐述清朝和英国关于缅甸“存祀入贡”及滇缅划界等问题的交涉及结果,认为清缅藩属体系崩溃后,中英开始近代滇缅边界谈判,并最先划定了滇西土司段的边界,在中缅之间首次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界,这标志着近代滇西边界的形成,意味着云南西部边地土司地从“边地”到“国界”转变的完成。云南西部边地土司地从“边地”到“国家”的转变是中国从“天下”(王朝国家)到“国家”(近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转型在边疆问题上的体现,是云南西部边疆自身历史发展脉络和连续性、中央王朝和缅甸势力盛衰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入侵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