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政府改善民生的关键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推行住房体制改革以来,尤其是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解决了部分人住房困难的难题。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急速膨胀,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的住房问题:收入较高并且具有房屋购买力的家庭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房来解决自身的住房困难问题;中低层收入家庭且具有一定的购买力但无力购买商品房的这一群体则可以通过购买经济适用房来获得住房;既无购买力购买商品房又无能力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群体则可以由政府或者单位提供廉租房来满足住房需求。但是在城镇中的中低收入并且存在住房困难的家庭、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这类群体的住房利益却得不到保障,于是在整个住房保障体系中出现了“真空”地带,我们把这一群体称之为“夹心层”。在2010年6月颁布的《关于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发展的意见》中就指出发展公租房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件旨在保障“夹心层”住房利益,解决其住房问题。①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国各地的公租房开始有了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现状,找出其问题,并提出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建议。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分为四部分,正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公租房的基本概况,包括概念、发展历程、与特征、与其他住房保障方式的比较。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发展公租房的必要性,包括宪法上的必要性和经济法上的必要性以及建设公租房的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分析的是我国公租房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个典型城市,指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在立法层级、监管机制、准入和退出机制、租金厘定、资金来源渠道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完善我国公租房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