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汉代文人对屈原的接受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中逐步得到实现的,作品的价值体现在所有读者欣赏、评论的总和中。汉代拟骚作品对屈骚的接受包括对屈骚丰富蕴含的逐步解读、文体层面的继承与新变以及对屈原生平、经历的挖掘与补充,与汉代的屈骚评论相互补充,共同深化了对屈原的接受。汉代拟骚作品一方面吸收、继承前代接受成果,一方面力求突破与创新,不断揭示出屈骚丰富蕴含的新方面。屈子的被疏见放、不遇之悲、愤世情怀、高蹈远游成为共同书写的主题;但受时代思想、思潮以及个人身份、经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又表现出个性化特征。大体来说:《哀时命》重在不遇之悲与发愤抒情的表现;《招隐士》主要描写屈子放逐环境的寂寥和心境的孤独徘徊,视屈原为“隐士”;《七谏》揭示了屈骚的讽谏用心和讽谏艺术;《九怀》反复展现了屈骚的游仙主题;《九叹》深化了屈骚宗族情怀与爱国精神之间的关系;《九思》调和屈骚忠君与怨君的情感,将屈子塑造成一个忠臣介士形象。汉代拟骚作品是在以传释经观念影响下的文学创作,是以诗体韵语的形式对屈原生平及屈骚的解读。同时,拟作在语词、句式、修辞手法、体式等方面均受到屈宋辞的影响,继承和丰富了楚辞创作;但受主流赋体文学的影响,又表现出重铺排罗列、描写细致、以及骈偶化、整饬化、平典化的倾向。汉代拟骚作品中蕴含有反映屈原生平的资料,其或合于史传所载,或与屈骚相印证,或为别据史料而可补史传之阙,或为对屈骚的误解。梳理这些材料,对于屈原生平经历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其他文献
<正> 黄果树大瀑布是老题材了,如何写出新意,确实是摆在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著名歌词作家乔羽的《黄果树大瀑布》之所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是因为将抽象的感情物化了,并在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的应变、温度交叉敏感特性是影响实用化的关键因素,封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该文通过对比保护性封装、增敏性封装和温度补偿(或分离)等3种光纤布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为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也对环境友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防锈剂开始向环境友好、多功能等方向发展。防锈剂保护技术的主要特征为用量少、见效快
明代散曲在元代的基础上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不仅作品数量巨增,质量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而且还涌现出一大批散曲作家。在明代中后期,随着散曲的雅化,一大批女性也参与了创作,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草螟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在36~55&#176;N的广阔地区为害。在我国,草地螟主要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为害,并经常暴发成灾和造成重
《后汉书·文苑列传》的设立,建立在东汉文人增多,文章渐富这一基础之上,亦被视为文人地位提升的标志。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并非一人一时的创建,而是经汉魏晋至南朝,文
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数的个人沉淀成为历史的沙石,铺垫了文学转型之路,苏曼殊就是其中之一。此论文从选题到构思都是依照文学史整合的思路,把
李华是唐代古文革新中的一位重要先驱人物,也是玄、肃、代三朝的著名文人。由于李华的古文成就并不高,以往学术界对李华个体的研究不够,这是不利于文学史完备周详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程嘉燧的诗学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程嘉燧人生历程及交游的考察,勾勒出其人格心态的整体面貌。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程嘉燧的诗歌创作与理论
随着信息的多元化发展,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等领域对传感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获取空间运动物体完整加速度信息的传感器件备受关注。本文综合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