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德波景观社会理论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社会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后马克思主义转折的重要理论节点,景观社会是德波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的划分和命名,他试图用景观社会来宣告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新的历史断代,即宣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过渡为视觉表象化篡位为社会本体的社会景观王国——景观社会。
  在对马克思异化劳动、商品拜物教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众多学者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在情境主义国际的创立和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德波得以构建其景观社会理论。德波揭示了集中景观、弥散景观和综合景观三种景观统治模式。并指出了景观以意象加强统治、以大众媒介遮蔽统治、在休闲时间中扩大统治的景观统治运行机制。德波的理论剥落了景观社会的美好外表,露出了景观作为现实社会的非现实心脏、无意识的意识形态以及在历史中拒绝历史的重要本质。然而,景观并未随着德波时代的过去而消逝,反而是一路向前,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景观更是波澜壮阔,在社会发展中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来看,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丰富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内容,对意识形态批判进行了新的演绎,延伸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但是,德波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景观而导致德波只见景观而不见其他。他过于夸大景观,而弱化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于强调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违背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德波对景观社会理论的批判从马克思批判逻辑出发,但是却逐步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德波致力于构建全新的未被异化的生存情境,却忽视了生产力、经济基础等基本的最重要的社会发展和变革因素,其革命策略也因此成为一个乌托邦式的革命构想。
  实践证明了德波革命策略的失败,要真正的打破景观困境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寻求思路:消除资本逻辑;明确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和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地位;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提高对不良景观的警惕和拒绝意识;辩证对待科技,发挥科技的解放作用,最终回归真实生活,走向人类解放。
  
其他文献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革命文化基础上创造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内核的,多文化融合的,崭新的、动态的文化形态,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并且将持续作为先进文化的一种来引领中华文化发展前进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方法和效果也总是受一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来重视研究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专门研究昆明市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照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概括昆明市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为提高思想政
学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其他的社会制度更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对制度的要求,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具有显著的优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同,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党的兴衰存亡。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开展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创新并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实践,为其开展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和科学的指导。如何整体把握这些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并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需要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
学位
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生命的基本存在状态和生命价值的体现等重要课题,研究生命教育能够更好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以来,“00后”大学生成年后考上大学,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新成员,然而关于“00后”大学生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新闻报道却屡见不鲜。不仅如此,当前大学校园中还存在很多学生不理解生命的宝贵,虚度时光的现象。因此,研究当前“0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00后”
学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民族运动此起彼伏,中华民族趁着这波浪潮中完成了“从自在民族走向了自觉民族”的转变。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党的十九大以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党和国家提出: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要任务。培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以共同体形式把握中华民族整体,凝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学位
中国共产党对学习十分重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每当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会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关于推进学习型建设的意见》指出,学习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并要求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
学位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实现,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亿万同胞为之奋斗的目标,而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铸牢共同体意识则是团结和凝聚中华民族为之而共同奋斗的伟大实践。抗日战争是中国迈入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意识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历史时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变奏中取得丰富成果。面对世纪之变,研究和回答这一时期理论和实践探索究
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且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凭借高度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有的放矢地将共同体理念灵活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践履之中,致力于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各个领域的现实治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期盼。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的创造性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以世情为鉴、以国情为基、以党情为要的背景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治理思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巨大增长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党中央逐步转变了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思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突出生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生态文明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将“美丽”纳入强国目标,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