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倾思想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过严重的危害。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左”倾思想成为干扰和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主流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影响干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干扰着改革开放决策的实行。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最终克服了“左”倾思想的障碍,校正航向,坚决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使党和国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剧烈动荡的极端复杂条件下站稳脚跟,保证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然纵观党的历史上,“左”倾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间歇性地害党误国,我们有理由时刻警惕“左”倾思想再度在党内产生而给党和国家的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冲击。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中就明确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一结论,既是对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一个重要教训总结,也是对现在和将来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忠告。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要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要防止各种形式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党的历史上出现的“左”倾思想的研究,既是一项历史研究工作,又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政治研究工作。因此,对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思想的研究,应成为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后,史学界对建国后的“左”倾思想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果,这对我们反思历史、重新认识历史起了深刻的导向作用。但也须看到,许多文章、报告、史书都把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作为建国后“左”的错误的开始。而回顾1949——1956年这一段历史的社会主义路程,可以看出,“左”倾思想的苗头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前期,随着一系列运动的开展,“左”倾错误越来越扩大,“左”倾思想也不断发展,逐渐系统化,并逐步在党的指导思想中占据上风。所以,在继续深入对1957年后的“左”倾思想进行研究的同时,应重视对建国初期产生的“左”倾思想的研究追溯根源,探究其发展轨迹。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中国共产党“左”倾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特征,同时简述右倾思想及其表现形式,以此作为分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左”倾思想的产生、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左”思想倾在各个领域里的产生、发展轨迹进行述析。在经济领域,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包括:三大改造的速度问题,党的经济工作思想的分歧及由此引发的对所谓右倾保守思想的批判等;在政治领域,主要是表现在对资本主义力量和资产阶级的估计、对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探索和阶级路线的认识这三个方面,而这三方面又是互为联系、交织在一起的;在文教、思想领域,则集中体现在全面学习苏联背景下的教育工作和思想、文艺、科技学术等方面的一系列批判运动。同时对上述领域中出现的“左”倾思想的特点及其危害进行评析。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中国共产党“左”倾思想在建国初期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准备的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式理解;对群众路线认识的偏差,导致群众运动的变异;中共领导体制的弊端;阶级斗争理论的误区,等等。第四部分,对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左”倾思想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述“左”倾思想所带来的损失在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位置,分清主流和支流。同时,评述“左”倾思想的发展对1957年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前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潜在影响,进一步证实“左”倾思想并非从1957年开始的结论。在评价的基础上,以史为鉴,总结了“左”倾思想给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的干扰和冲击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指出其对于当今建设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