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及(1-3)-β-D葡聚糖三种生物标志物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发热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ICU恶性肿瘤发热患者187例,根据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及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病例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在细菌感染组中,根据细菌培养部位结果分为局部感染组和全身感染组,比较其与对照组中降钙素原、内毒素检测水平的差异;在真菌感染性发热组中,根据真菌培养和血培养结果分为全身真菌感染组和局部真菌感染组:比较其与对照组中降钙素原、G试验检测水平的差异。结果:在细菌感染组中,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E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局部感染组相比,全身感染组的PCT、E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真菌感染组中,局部感染组、全身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Gtes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局部感染组相比,全身感染组的Gtes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T、ET两种检测指标联合检测细菌感染性发热,提高了细菌感染的检出率,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升高,检出率高达100%:而PCT、Gtest两种检测方法对真菌感染联合检测,提高了真菌感染检测的灵敏度,减少了假阴性的发生,检出率可达96.36%。结论:PCT、内毒素及G试验定量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合理联合测定可作为早期识别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发热(细菌/真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发热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