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亭亭(1940-)是美国亚裔文学“名气最大并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1976年发表的处女作《女勇士》及其后来作品,为美国亚裔文学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其被美国主流认可。国内外对汤亭亭及其作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此为基础,尝试将汤亭亭三部代表作——《女勇士》(1976)、《中国佬》(1980)和《孙行者》(1989)视为“美国华裔经验三部曲”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的文学共生现象以及由此形成的汤亭亭后现代美学。以共生为视域审视三部作品,本文力图融合内容研究与形式分析,期待对“汤亭亭批评”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论文由绪论、三个章节以及结论等组成。绪论介绍汤亭亭的文学成就,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详尽综述,阐述论文的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在理论框架部分,对“共生”(symbiosis)术语进行学理梳理,并重点论述文学共生,阐明文学共生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主体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从文学共栖、文学互利和文学寄生三个层面,分析《女勇士》、《中国佬》和《孙行者》中的共生现象,深度探讨作为“前文本”的中国文化、美国文化以及其他西方文化等元素在转化为“内文本”的过程中,如何生发、转化、升华,进而以多文本共存的方式建构“后文本”——华裔文本。第一章分析《女勇士》通过“重写”所完成的文学共栖,即重写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和“蔡琰”,完成对华裔美国人个体身份的诉求。第二章探究《中国佬》中通过“互文”来完成的文学互利,主要以“关公”和“鲁滨逊”形象为代表,力求体现华裔对集体身份的诉求。第三章探讨《孙行者》以“戏仿”为主要手法实现的文学寄生。重点围绕对《西游记》、“垮掉的一代”以及《尤利西斯》等所进行的戏仿,展示作者对世界人主题的追求。汤亭亭以“美国华裔经验共同体”为主线,将三部作品构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华裔三部曲”,体现美国华裔对文化传统和身份建构的不懈追求。本文结论指出,文学共生贯穿汤亭亭三部代表作,构成了汤氏后现代美学的有机整体。对汤亭亭而言,文学共生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中国、美国以及其他西方文学文化元素作为“前文本”,经过三种共生形式的作用,创造了汤亭亭独特的“后文本”,即美国华裔文本。通过以上论述,论文从三个方面力求做出学术贡献。第一,为汤亭亭作品研究寻求新的切入点,拓展批评分析的角度及视野;第二,将多为独立研究的《女勇士》、《中国佬》和《孙行者》,以文学共生为主线进行整体分析,探究文学共生作为汤亭亭作品后现代美学特征的具体体现,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汤亭亭文学创作以及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脉络;第三,通过对文学共生现象的个案文本细读,尝试为学理层面的“文学共生说”提供理论依据,以求丰富并完善这一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