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以酸化蒙脱土为载体,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蒙脱土片层结构对二亚胺类镍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影响。首先选用稀盐酸溶液对天然钙基蒙脱土进行酸化处理,在酸化过程中,蒙脱土硅酸盐片层中间的K+,Na+,ca2+,Mg2+等阳离子可以转变成可溶性盐溶出,从而被H+所置换。层间阳离子被置换后,层间作用力减弱,层间晶格裂开,层间距扩大。之后将已合成的两种结构相近但配体取代基略有不同的镍金属催化剂Nim和Nie负载于酸化蒙脱土层间,制备了两种负载催化剂Nim/H+MMT和Nie/H+MMT。因为催化剂配体末端含有氨基官能团,氨基与蒙脱土层间H+的化学作用在增大催化剂与载体结合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负载率。其次使用合成的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乙烯聚合,研究了催化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且用DSC、GPC和13C NMR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合物结构的变化。Nim催化体系在聚合开始较短时间内,催化剂活性迅速达到最大,之后平缓降低。聚合初期主要生成支化度较高,分子量较低,熔点较低的聚合物。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分子量逐渐增高,分子量分布也有所变宽,熔点和结晶度也都有所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蒙脱土片层结构降低聚合过程中的链转移和链终止速率,抑制活性中心的“链行走”,从而提高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结晶度,降低支化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蒙脱土层间填充程度增大,层间效应就更为明显。在聚合后期,因为蒙脱土片层出现部分剥离,层间效应略有下降。Nim均相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活性较高,但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活性下降很快,产生聚合物的熔点和分子量也都有所下降。常压30℃均相聚合产物已经是无规非晶聚乙烯了,而且支化度较高。负载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活性低于均相催化剂,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活性变化不大,在常压50℃条件下聚合活性要大于均相催化剂。并且相比于均相聚合产物,即便是在较高温度下,负载体系聚合产物仍然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较高熔点。这主要是因为蒙脱土片层结构对催化剂活性中心起到类似“笼壁”的保护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蒙脱土片层结构还可以降低聚合过程中的链转移和链终止速率,抑制活性中心的“链行走”,从而提高了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结晶度,降低了支化度。同一种催化剂在提高乙烯压力催化乙烯聚合时,由于单体浓度提高使得聚合速率增大,蒙脱土层间填充程度提高,空间效应更为明显。与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均相体系相比,催化剂稳定性升高,聚合物分子量有明显增大,支化度有所降低,结晶度也更高。对于Nie体系,不同聚合时间,聚合温度以及聚合压力下,蒙脱土片层结构对于催化剂活性和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和Nim体系相近。因为增大了配体尺寸,聚合产物分子量更高。但相比于Nim体系,在较高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催化剂活性中心邻近芳环上的乙基取代基比甲基取代基活动性更好,更容易靠近金属发生中心金属与C-H的反应。通过对上述两种催化剂均向和负载体系,在不同聚合时间,不同聚合温度以及不同聚合压力下的对比研究表明:蒙脱土片层结构对于催化剂活性和聚合物结构都影响显著。而且温度越高,压力越大。蒙脱土的层间效应就越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