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福利是社会保障学科中较少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但儿童福利问题近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数以千万级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常常被冠以“问题儿童”称号,他们被“他者视角”研究和定义,他们自己的“声音”被忽视,他们本质的、主体性需要得不到满足。结合我国儿童福利和服务的发展不健全,正在成为阻碍儿童发展、留守儿童问题出现和无法解决的关键因素之现状,以及需要研究在儿童福利的重要地位,本文以留守儿童需要为主题进行研究,采用社会建构主义范式结合的质性研究取向,从社会服务的视角来研究留守儿童的普遍性、客观性需要及需要产生的动态过程,从社会建构视角来探讨现有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的社会建构性,并通过与留守儿童父母对其需要理解的差异比较,突出留守儿童的主体的、能动性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全面满足留守儿童主客观需要的社会服务体系建构建议。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10名湖南F村的留守儿童和10名上海外来务工父母的深度访谈,以及F村的总体情况调查。本研究发现,一方面,留守儿童认为他们的优势需要主要在爱和自我分化、精神、同伴交往需要,分析结果还显示留守儿童自我定义的需要随着年龄、性别等方面的不同会出现变化;另一方面,父母则认为留守儿童的优势需要主要是经济和发展、安全需要。更重要的是,由于受到传统儿童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因素的影响,现代政府、实证、公众等主流话语对“留守儿童是什么”、“留守儿童的问题有哪些”、“留守儿童不应该怎么样”等都有十分明确的角色期待,留守儿童没有权力与之抗衡,主体性话语被忽视。要建立能满足留守儿童本质和全面的社会服务体系,要以尊重留守儿童主体性需要为本,要坚持政府主导,并集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等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