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英语教育的重点,已经从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上来。MacIntyre(1998:547)将二语交际意愿定义为“在某一特定时刻个体发起同他人使用二语交流的愿望。”学习者二语交际意愿直接影响其是否参与交际及在交际中的表现。因此,激发英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成为提高其交际能力的关键。国内有关交际意愿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多是对某一群体英语交际意愿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几个变量的关系研究,且其中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高中生的关注较少,且不够系统。本研究基于MacIntyre等人的交际意愿探索性模式及Wen&Clement中国二语学习背景下的交际意愿模式等主要理论框架,以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为例,对高中生的英语交际意愿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包括高中生课堂内与课堂外分别在听、说、读和写四个技能方面的英语交际意愿特点,并探索影响其交际意愿的因素。旨在对中国外语环境下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调查分析其具备此类交际意愿特点的原因,揭示高中生在英语交际中的问题,促使高中英语教师反思现有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研究问题如下:(1)高中生的英语交际意愿有何特点?(2)影响高中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因素有那些?(3)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交际意愿?本研究选取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141名、教师3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并将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高中生的英语课堂内与课堂外交际意愿处于“有时愿意”与“一半时间愿意”之间,且课堂内的英语交际意愿略高于课堂外;其中女生在课堂内外的英语交际意愿均显著高于男生,特别是在说、读和写的意愿上;文科生在课堂内外的英语交际意愿也显著高于理科生,但仅仅表现在读和听两方面的意愿上。(2)影响高中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其中个人因素可能包括学习者自我评估的交际能力、对英语交际的看法、性格、英语学习动机、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等,社会因素可能包括教师的鼓励,交流话题、学业压力、课堂气氛、课堂活动的形式、英语交际环境等。(3)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和积极评价,介绍更多文化知识,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提供更多说英语的机会等来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本研究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交际意愿的建议:学生应积极评价自己的交际能力,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水平,转变以考试为中心的思想,有意识培养自己学英语的兴趣;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积极反馈,提供更多交际机会,尽量做到英文授课;学校也应尽力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