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历史演变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构建是党领导高等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在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属于高校的“顶层设计”,既涉及到执政党在基层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又涉及到高等学校如何保证活力、合理健康的发展。本文以建国后我国公立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历史变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政策导向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高校内部党政关系的影响,并且对领导体制外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作了考察和分析。本研究运用文献综合法、比较研究法和深入访谈法,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前对高校的建设和影响、执政初期高校内部领导体制的四次转型、“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元化领导格局对高校的冲击、恢复调整时期和改革开放后高校领导体制的探索和试点等,对各个历史阶段公立高校领导体制的演变和由此带来的党政关系的协调和磨合作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最终落脚于当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确立和完善,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当前高校内部领导体制的运行及党政关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继而给予对策上的探讨。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演变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及领导体制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是党全面领导国家事务的一个具体体现。建国后高校领导体制的频繁变化也反映了我国高校缺乏内在自主性和稳定性,政治力量和社会环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渗透到高校内部,大学自主权还亟待加强。在制度安排上,当前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还未成熟,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这一体制下的党政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和厘清,高校的党政关系会对高校各项事业的运行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和谐的党政领导班子是当前体制模式中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当前,伴随着我国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而来的社会不稳定事件时有发生,且呈现增多的趋势。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往往只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人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意愿和承受能力,导致在项目
自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9条明确规定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以来,关于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的内涵、性质、规则、构成要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对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与
“认同”(identity)一词在当今,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从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认同、90年代的族群认同,现在人们谈论更多的是群体身份和文化认同。从某一个词的频繁使用,我们也
民事诉讼中的强制答辩制度,是指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被告(或被上诉人)在限定的答辩期间内,应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诉讼请求提出答辩意见,如果被告(或被上诉人)在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