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畜的繁殖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由于绵羊产羔数性状遗传力低只有0.1左右,通过常规选择方法难以提高,因此寻找控制排卵数乃至产羔数的主效基因研究,已成为各国绵羊育种学家关注的焦点。湖羊作为我国著名的多胎性地方绵羊品种,具有四季发情,每胎的产羔率高(平均为230%)等特点。因此本研究以湖羊为主要研究对象,以GDF9、INHBB和Smad2基因作为湖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分析,并从分子水平探索湖羊多胎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以充分利用湖羊的多胎性能,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湖羊GDF9、INHBB、Smad2的组织表达、发情期单羔和多羔湖羊卵巢组织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用PCR-RFLP法对湖羊GDF9和INHBB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组织表达结果显示:GDF9、INHBB和Smad2基因在湖羊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输卵管、心、肝、脾、肺、肾组织中均有表达,说明GDF9、INHBB和Smad2基因不仅在湖羊的生殖器官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对其他器官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作用。2.定量研究结果表明GDF9mRNA和INHBBmRNA在发情期多羔湖羊卵巢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羔湖羊(P<0.05),表明GDF9mRNA和INHBBmRNA表达水平与湖羊的繁殖性状有一定的关系,GDF9mRNA和INHBBmRNA的高表达量可能是引起多羔湖羊较高的产羔数的原因之一。3.定量研究结果表明Smad2mRNA在发情期单羔和多羔湖羊卵巢组织中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Smad2mRNA表达水平与湖羊的繁殖性状没有直接关系。4.本研究设计了9对引物扩增了GDF9基因的几乎全长,克隆测序没有发现突变位点。李碧侠等(2003)采用PCR-SSCP方法发现在小尾寒羊、湖羊、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的GDF9cDNA的第152bp处发生单碱基改变(A→G),并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天冬酰胺→天冬氨酸),本研究用PCR-RFLP方法对GDF9基因此处的突变进行了检测,在所研究的47只湖羊群体中并无发现此突变,另外测序结果中也未发现该突变。5.克隆测序发现INHBB基因外显子2第391bp处有1个A→C的单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第131位氨基酸由丝氨酸改变为精氨酸;INHBB基因外显子2第766bp处和第767bp处分别发生了C→G突变和G→C突变,此两处突变导致第25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改变为丙氨酸。本研究用PCR-RFLP方法对INHBB基因外显子2第391bp处的突变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在所研究的47只湖羊群体中均发现了此突变,排除了INHBB基因外显子2第391bp位点突变影响湖羊产羔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