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乃至一些海外友人不远万里奔赴陕甘宁边区,积极参与到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事业中。同时,在这块土地上也孕育出了边区的幼儿教育事业一一被赞誉为“红色摇篮”,在战火中培养了一大批红色革命后代。当今身处在和平开放、物质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多么想了解老一辈保育工作者是如何在炮火纷飞、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中保育出聪明活泼的下一代的。为此,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重现陕甘宁边区幼儿教育活动,探寻边区幼儿教育的经验,使后人能够全面知晓延安时期幼儿保教事业的发展,并在教育实践中发扬其优秀的革命保育精神。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在梳理、分析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边区保教事业的发起、各保教机构的成立和发展、保教活动的开展等几方面的研究,重现了边区保育儿童的活动场景。首先,分析了边区保教事业发起的缘由。抗战开始后,由于战争原因使很多难童流离失所,一些爱国人士发起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在各地的分会,收容和保育各地难童。边区政府响应陕甘宁边区保育分会的号召,也制定了一些保育儿童的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实施。其次,叙述了边区保教机构的创建和发展。延安第一保育院是在儿童保育总会和边区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第一个保教机构。接着,各个保教机构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包括延安第二保育院、中央托儿所和各机关附设的各种形式的托儿所等。第三,总结了边区保教机构的教育原则。边区保教机构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最高准则下全心全意地保育儿童,在对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中遵循“保教合一”的原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呵护、养育了革命后代。这些孩子们长大后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国家栋梁,这要归功于当年那些富于革命奉献精神的保育工作者。第四,提炼出边区保育工作的特点及其影响。边区保育工作的特点是:依靠群众勤俭办学,争取国际救助发展壮大,及其发展与革命的紧密联系等;边区保育工作的影响表现在:解放了妇女,普及了妇婴卫生,为新中国基础教育提供了宝贵的保教经验,打造了钢铁般的保教队伍。时至今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但也不能忘记一些优良的教育传统和经验;而延安时期在边区教育事业中锤炼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教育精神,仍须我们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