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磷酸肌酸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和代谢处置的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jk3883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一种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IP-RPHPLC)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和红细胞(RBC)中磷酸肌酸(PCr)及其代谢产物肌酸(Cr)以及相关ATP的浓度,为外源性PCr药代动力学和代谢处置研究提供生物分析方法学。(2)研究PCr静注和口服后在大鼠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3)研究PCr静注给药后的代谢处置和代谢物动力学。(4)研究PCr静注后大鼠RBC药代动力学。方法:IP-RPHPLC色谱测定条件:固定相为Kromasil-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由0.2%KH2PO4+0.08%四丁基硫酸氢铵混合溶液(PH 3.0)(A)、0.2%KH2PO4+0.08%四丁基硫酸氢铵混合溶液以1 N NaOH调PH 7.5(B),以及甲醇(C)组成。梯度洗脱:0~8min(100%A,1 mL/min)→8~10min(85%B+15%C,1.2 mL/min)→10~18min(85%B+15%C,1.2mL/min)→18~20min(80%B+20%C,1.3 mL/min)→20~29min(80%B+20%C,1.3 mL/min)→29~30min (100%A,1 mL/min).测定波长为210 nm(PCr.Cr).260 nm(ATP.TMP)。血浆以及RBC样品的预处理采用6%高氯酸沉淀蛋白,离心后的上清液立即以K2CO3中和至中性。以上操作均在冰浴低温下进行,以防PCr降解。选用甲氧苄啶(TMP)为内标,以峰面积比内标法定量,以基线扣除法计算外源性PCr.Cr和相关ATP。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大鼠静注和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分离血浆和RBC,经预处理净化后采用IP-RPHPLC法分析。测定上述PCr.Cr和ATP浓度。计算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血浆及RBC中PCr.Cr.ATP及TMP均达基线分离,且不受空白基质的干扰,血浆及RBC中PCr.Cr.ATP及TMP的tr值分别为5.8、3.4、27.2和17.8min,PCr在10-7500μg/mL(血浆)、10-2500μg/mL(RBC),Cr和ATP在10-1500μg/mL(血浆)、10-750μg/mL (RBC)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三种分析物QC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8.98%和≤8.42%(血浆)以及≤8.02%和≤6.41%(RBC)。准确度在97.86~104.68%(血浆)和97.73~105.04%(RBC);在血浆和RBC的回收率均>90%。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法特异性强,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均符合国家药监局要求。静注PCr 1000 mg/kg和500 mg/kg后,血浆中的PCr消除符合二室模型一级动力学,消除半衰期t1/2β为22.5~23.3 min;表观分布容积Vd为0.9564~0.9786 L/kg;清除率CL为0.029 L/(kg·min);静注PCr后血浆中迅即测出其降解产物Cr,消除类似血管外给药一室模型、一级动力学,其达峰时间tmax为20min;消除半衰期t1/2k(m)为40.6-42.7min;较原药PCr的消除半衰期长;由分别静注原药和合成代谢物后所得Cr的AUC计算得Cr的生成分数f(m)为60-76%。大鼠灌胃PCr后血浆中未测出PCr,但测出Cr,Cr的t1/2k(m)为56.0~57.7min;达峰值时间tmax为90~95min。根据静注PCr和灌胃PCr后代谢产物Cr的AUC计算得生物利用度为55.02~62.31%。PCr静注和口服后血浆中均未测出ATP,但PCr静注给药后RBC中测出ATP,静注PCr后,RBC中ATP的达峰时间tmax为68~83min,其消除半衰期为49~52min,当血浆中PCr浓度明显降低时,RBC中ATP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可维持300min以上;在峰值时RBC中ATP为基础值的2倍以上。静注PCr后RBC中未测出原药PCr,但测出代谢物Cr,达峰时间为120min,半衰期为70min。结论:本研究建立的IP-RPHPLC法能特异地测定大鼠血浆及RBC中PCr、Cr和ATP。大鼠静注PCr的血浆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其消除快速(t1/2β<0.5h),迅即转化为代谢产物Cr,转化率达给药量的3/5-3/4。生成的Cr的消除较PCr慢,其处置属于消除速率限速型(ERL),即生成代谢物Cr的消除以其自身固有的速率常数进行消除,而不依赖于原形药PCr。静注PCr后大鼠RBC中Cr和ATP水平明显提高,且当血中PCr浓度很低时,RBC中Cr和ATP仍处于较高水平,并维持较长时间,这为PCr静注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口服PCr后,血浆中测不出原药PCr,但测出Cr,以其代谢物Cr计算得到的生物利用度为55~62%,说明口服PCr后主要以其降解产物自胃肠道吸收。
其他文献
目的:对贵州产的我国特有的毛茛科植物裂叶星果草Asteropyrumcavaleriei(Levi.et Vant.)Drumm.et Hutch.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为裂叶星果草药材的鉴定、制定
我国岭南传统著名的道地药材中,以十大广药最为出名。十大广药中有三种药材来源于芸香科柑橘属,分别是广陈皮、广佛手和化橘红。本论文以广陈皮和广佛手为研究对象,对其药材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