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水产养殖品由中国生产。由于我国对水产养殖业的管制松懈,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十分普遍。由抗生素造成的细菌耐药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深入开展和研究中国水产养殖品中耐药细菌的分布和流行情况,以及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分子机制的分析是十分必要,并且可以为食品安全措施的实施对象和实施方向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本研究以广州市上水产养殖品作为研究对象,对水产养殖品中耐药菌数量、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型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机理进行研究,采用菌落计数、抗生素最小抑制浓度检测以及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16SrRNA测序研究水产养殖品中耐药共生菌的耐药水平,分析耐药决定因子和耐药菌菌体类型。最后,应用化学转化技术和菌体传代实验分析耐药质粒的水平传播和耐药稳定性的机制。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水产养殖品中含有大量多耐药共生菌,说明水产养殖品是耐药菌发展扩大和传播的潜在的途径。在主要研究的505株多重耐药细菌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多重耐药细菌含有一型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以及耐磺胺药物的sul1基因。15%的多重耐药菌含有耐磺胺药物的sul2基因,5%的多重耐药菌含有抗四环素的tetE基因。β内酰胺酶编码的抗性基因blaTEM,blaCMY,以及抗红霉素的耐药基因ermB和ermC在多重耐药细菌中的分布比率分别为4.5%,1.7%,1.3%以及0.3%。(2)在本文选取的多重耐药菌中,从产品蛋白胨水洗涤液和内脏样品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细,经过鉴定后发现大肠杆菌和气单胞菌是广州市海鲜产品中多耐药基因的主要宿主菌体。(3)多耐药质粒具有十分稳定的遗传能力,在非选择性环境中仍然可以不断地遗传给子代细菌,并表现出和母代细菌相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水平,并且多耐药质粒通过水平转移可以向新的宿主菌体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