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相关指标在N2b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初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N2b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阳性淋巴结数、阴性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比例(LNR)及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与N2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并研究各指标在直肠癌和结肠癌单病种中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单因素Log-rank分析显示各指标在不同组别之间的预后差异明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阳性淋巴结数、LNR、LODDS为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阳性淋巴结数1.89(95%CI:1.07-3.38), LNR 2.24 (95%CI:1.27-3.98), LODDS 2.13 (95%CI:1.20-3.77)。但阴性淋巴结数多因素HR值为0.65(95%CI:0.37-1.1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指标分组条件下的总生存ROC曲线下面积:LNR为0.666, LODDS为0.654,而阳性淋巴结数和阴性淋巴结数的ROC曲线下仅为0.594和0.607。但LNR或LODDS相比阳性淋巴结数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和P=0.192)。横向比较直肠癌和结肠癌单病种亚组情况,其中LNR在结肠癌亚组中的多因素HR值为9.00(95%CI:1.58-51.32),明显优于直肠癌组中的2.07(95%C10.92-5.22),另外三个指标也观察到类似的趋势。结论:阳性淋巴结数、LNR、LODDS均为N2b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并且各指标在结肠癌中的分组效果优于直肠癌。研究目的:检测T3NOM0期直肠癌肿瘤及引流淋巴结中CD4+T细胞、CD8+T细胞、Foxp3+Treg细胞、PD1+T细胞的密度/比例及PD-L1的阳性表达率,探讨结直肠癌肿瘤及引流区域淋巴结的免疫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筛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初治并行根治手术的T3NOM0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至2016年2月,从中选取随访期间出现复发/转移和未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各20例。对肿瘤中心组织、肿瘤侵袭前缘组织、肿瘤与正常肠粘膜交界组织、正常肠粘膜组织及直径最大的一枚淋巴结组织的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运用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仪进行图像扫描及分析,分别检测:1.CD4+T细胞、CD8+T细胞、Foxp3+Treg细胞、PD1+T细胞在肿瘤中心区域、肿瘤侵袭前缘区域、肿瘤与正常肠粘膜交界区域、正常肠粘膜区域的密度;2.各区域PD-L1的阳性表达率;3.淋巴结和其皮质区域中各阳性细胞的比例。研究结果:1.肿瘤中心区域、肿瘤与正常肠粘膜交界区域、肿瘤侵袭前缘区域、正常肠粘膜区域及引流淋巴结中均可见CD4+T细胞、CD8+T细胞、Foxp3+Treg细胞、PD1+T细胞、PD-L1+细胞浸润。各阳性细胞在肿瘤侵袭前缘区域以及肿瘤与正常肠粘膜交界区域浸润最高,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区域(P<0.05)。肿瘤侵袭前缘区域以及肿瘤与正常肠粘膜交界区域PD-L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中心区和正常肠粘膜区。淋巴结组织中,除了PD-L1+细胞外(P=0.811),皮质区域中CD4+T细胞、CD8+T细胞、Foxp3+Treg细胞、PD1+T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淋巴结整体的情况(P<0.05)。2.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之间肿瘤中心区域及引流淋巴结中CD4+T细胞、CD8+T细胞、Foxp3+Treg细胞、PD1+T细胞的密度或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CD4+T细胞、CD8+T细胞、PD1+T细胞的密度或比例与预后成正相关,而Foxp3+Treg细胞的密度或比例与预后成负相关。肿瘤侵袭前缘区域CD8+T细胞、PD-1+T细胞的密度在未复发/转移组明显高于复发/转移组,但两组间CD4+T细胞和Foxp3+Treg细胞的密度差异不明显(P=0.126和P=0.084)。正常肠粘膜区各阳性细胞的密度在两组中均无明显差异。PD-L1在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PD-1+T细胞的密度与预后成正相关,而Foxp3+Treg细胞的密度与预后成负相关。淋巴结组织中各阳性细胞的比例与预后的相关性与肿瘤组织中的情况类似,提示肿瘤引流区域淋巴结的免疫状态可以用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