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高管私有收益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coco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40年的发展历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时期深化国企改革的序幕,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很重要的一部分,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从宏观方面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保障基本经济制度得到实现;从微观方面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是实现股权多元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以健全国企相关制度以及治理结构为依托,它的实现依靠的是社会资本的有效引入、国企制度的健全、治理结构的完善,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布局。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了国企改革的进程。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高管的私有收益越来越受到关注,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高管收益的探讨也越来越多,本文以2014-2016年我国国有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查询前三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性质,依据前三大股东中国有、民营、机构和外资四类不同性质股东的持股比例,定义了国有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的混合主体主导性、混合主体多样性以及混合主体制衡性,考察混合主体的这三个特征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影响,本文将高管私有性收益划分为货币性私有收益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两种。实证结果发现,在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混合主体的主导性与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存在倒“U”关系,与高管非货币性私有收益存在“U”型的关系,两者互补。混合主体的多样性与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与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不存在相关关系。混合主体的制衡性与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高管非货币性私有收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说明了在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非国有股东的引入并非越多越好,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保证两者的平等地位,注重发挥每一部分的混合形式的功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与活力。
其他文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一种从西方移植过来之制度在刑事诉讼领域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对其是否应该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进行全面完善之规定在学界产生了争议,有主张说和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一只强劲的队伍开始参与其中,并且逐渐由发挥消极效用转向发挥积极效用,目的是通过亲自干预目标公司的治理行动从而使目标公司朝着有利于其自身以及其他中小股东的方向发展,以获取更多更稳定的投资回报。考虑到机构投资者这种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态度的最终结果会体现到公司的绩效水平上,探析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对目标公司绩效水平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文总共分为五章
本文应用PageHelper技术与SSM框架进行整合,实现带条件分页查询,为项目开发中数据维护提供了快速的解决方案。
充分挖掘新诗中的教学资源,从学新诗中感悟编新诗,体现主体性,体现学用结合,开辟有效阅读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