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出血急性期HO-1和神经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sgdf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全球性疾病,约占所有卒中类型的10-20%,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人受其影响,30天内死亡率高达43%~51%,且预后差,大多数幸存者遗留有与出血区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相比,ICH具有更高的死亡率、致残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研究表明,血红素对脑组织具有很高毒性,而游离的血红素可引起炎症反应,加重ICH后的脑损伤。由于血红素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不能循环利用,因此增加血红素的代谢可能是改善血肿清除的有效策略。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是血红素降解中的限速酶。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两种HO活性同工酶:诱导型(HO-1)和组成型活性(HO-2)。HO-1亚型主要在血管样结构中表达,但在正常的CNS中表达水平很低,在急性ICH脑损伤后可迅速被诱导。在转基因小鼠中HO-1的增加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具有保护作用。然而,ICH后HO-1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报道过表达的HO-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可改善ICH后的预后,而另一些研究表明抑制HO可减少ICH后的脑损伤。因此,ICH后HO-1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HO-1诱导剂(Cobaltprotoporphyrin,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来研究HO-1在胶原酶诱导的大鼠ICH模型中早期的确切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将128只成年(8周左右)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CH组、Copp预处理ICH组、Znpp组,每组32只大鼠,每组分为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1、2、3、7天)。(2)Sham组只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将Ⅶ型细菌胶原酶注入大鼠脑纹状体制作脑出血模型。(3)术后在1天、2天、3天、7天分别以安乐死的方法对大鼠进行取材。(4)对急性脑出血脑损伤进行组织学评估,包括脑出血脑损伤面积的HE染色、神经细胞死亡的Fluoro-Jade B染色、脑细胞死亡的TUNEL染色、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的Iba1的免疫荧光染色以及检测HO-1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1)HE染色显示,Sham组在1、2、3、7天均无明显的脑出血脑损伤,说明生理盐水基本上不能造成大鼠脑出血;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3天出血比较明显(p<0.05);Copp组在1、2、3、7天脑出血脑损伤均大于脑出血组(p<0.05),尤其是在第2、3天脑损伤的面积明显大于脑出血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Znpp组在1、2、3、7天脑出血脑损伤均小于脑出血组(p<0.05),尤其是在第2天脑损伤的面积明显小于脑出血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Fluoro-Jade B染色显示,Sham组在1、2、3、7天血肿周围死亡的神经细胞无明显变化;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3天血肿周围死亡的神经细胞比较明显(p<0.05);Copp组在1、2、3、7天血肿血肿周围死亡的神经细胞均大于脑出血组(p<0.05),尤其在第2、3天血肿周围死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大于其它时间点(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Znpp组在1、2、3、7天血肿周围死亡的神经细胞均小于脑出血组,尤其在第2、3天血肿周围死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小于其它时间点(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TUNEL染色显示,Sham组血肿周围死亡的脑细胞无明显变化;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3天血肿周围死亡的脑细胞比较明显,并逐渐升高(p<0.05);Copp组在1、2、3、7天血肿周围死亡的脑细胞均大于脑出血组(p<0.05);尤其在第2、3天血肿周围死亡的脑细胞明显大于其它时间点(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Znpp组在1、2、3、7天血肿周围死亡的脑细胞均小于脑出血组(p<0.05),尤其在第2、3天血肿周围死亡的脑细胞明显小于其它时间点(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4)Iba1染色显示,Sham组小胶质/巨噬细胞无明显变化;ICH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3、7天小胶质/巨噬细胞比较明显(p<0.05),Copp组在1、2、3、7天小胶质/巨噬细胞均大于脑出血组,尤其在第2、3、7天小胶质/巨噬细胞明显大于其它时间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Znpp组在1、2、3、7天小胶质/巨噬细胞均小于脑出血组,尤其在第2、3天小胶质/巨噬细胞明显小于其它时间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HO-1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ham组血肿周围HO-1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ICH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3天血肿周围HO-1细胞数量比较明显(p<0.05);Copp组在1、2、3、7天血肿周围HO-1细胞数量均大于脑出血组(p<0.05),尤其在第2、3天血肿周围HO-1细胞数量明显大于其它时间点(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Znpp组在1、2、3、7天血肿周围HO-1细胞数量均小于脑出血组(p<0.05),尤其在第2、3天血肿周围HO-1细胞数量明显小于其它时间点(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小胶质细胞、死亡细胞显著增多,表明它们和脑出血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2)脑出血急性期HO-1的表达增加,进而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增加神经元细胞死亡以及铁的积累等,加重了脑出血脑损伤。(3)早期抑制HO-1的表达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来减少脑水肿,减轻炎症损伤,改善ICH患者的功能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患者术前的炎症反应、营养状态和凝血功能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及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脑胶质瘤患者术前的系统
绝缘子在电力系统中可以起到绝缘作用,是输电线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供电中断甚至发生大范围停电。因此,及时发现绝缘子故障,对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无人机拍摄的绝缘子图像进行了故障识别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绝缘子裂缝识别问题,先对绝缘子图像进行预处理,使图片质量得到提高,然后通过对比几种常用边缘检测算法,选择了效果较好的Canny算法,并针
学位
催化重整过程在炼油和石化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连续重整存在着各反应器催化剂活性与反应要求不完全匹配的缺点。逆流连续重整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催化剂活性得到更好的利用。目前,它在催化重整领域应用日渐普遍。本文根据集总理论的指导原则,建立了 44个集总组分和70个催化重整反应的反应网络,以满足逆流连续重整工业装置的模拟需要。此外,为了满足实时优化的要求,本模型采用联立方程的方法进行建模,避免
学位
气化原料的成浆特性是水煤浆气化的关键控制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气化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碳减排提速,气化原料不断拓展,对物料的成浆性研究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低阶煤、兰炭和石油焦等含碳氢的固体原料作为气流床气化原料,工程上已做了很好的掺烧工作。为改善低阶煤、兰炭和石油焦的成浆性,本文研究了配煤和添加第二液体对煤浆制备的影响机理,探讨了煤油表面修饰混配颗粒对煤浆的成浆性的影响以及柴油与水混配制油水煤
学位
目的:探究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发病过程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以及晶状体前囊膜的超微结构改变。以期揭示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发病过程中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及前囊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TBI后产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会导致大量神经元变性和坏死,引起严重的神经功
多环芳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脂溶性和难降解的特点,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残留水平。由于大多数PAHs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目前已有16种典型PAHs被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PAHs污染日益严重,我国的湖泊、河流和土壤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PAHs污染。光催化作为一种先进
学位
美国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系列小说以刻画人类对未知的恐惧闻名,他创立了克苏鲁神话体系,该系列小说为洛夫克拉夫特赢得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恐怖怪奇小说家之
聚酰胺6(PA6)是目前尼龙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具有轻质、韧性好、耐酸碱和耐磨等特性。随着微孔发泡材料的兴起,有关PA6的高性能化及其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以扩链剂KL-E4370、抗氧剂季戊四醇酯(1010)对线性PA6进行改性,制备具有高熔体强度的改性PA6材料,并用差式扫描量热仪,流变仪测试表征改性材料的可发泡性。选用固态发泡和熔融冷却发泡的发泡方法,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模压
学位
目的研究miR-628-5p在EV71诱导的固有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阐明EV71与宿主的交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EV71(MOI=1,24 h)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RD细胞,感染24 h后,进行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