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最初是作为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案,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能耗少等优点,在我国水污染治理和水体修复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除了净化水质的功能外,人工湿地还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并储蓄洪水、补充地下水源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其他的生态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工湿地功能认识的逐步加深,人工湿地的景观功能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相继出现很多将人工湿地应用于公园、居住区景观的案例。本文提倡兼顾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和景观功能,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解决水质污染的问题,还可以美化生活环境,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也是形成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重要要素,植物配置越适宜,营造的景观效果越好。然而目前国内人工湿地植物的配置还存在着功能结构单一、种间搭配不合理、季相效果差、忽略岸带植物配置等问题,影响植物的生态功能及景观效果。仍需对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及配置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及观赏价值。本文研究重点主要为对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探讨及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两方面,通过对这两部分的研究,希望在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和植物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人工湿地景观功能和净化功能的结合,以期为以后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及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指导。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讨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在借鉴植物自然群落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同时,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应注重美学的设计。在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部分,提出了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应将水域与岸带植物配置统一考虑,还提出人工湿地植物配置与植物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构想。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首先应遵循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原理,再此基础之上,从植物的色彩和质感设计、构图设计两部分分别进行。同时,针对人工湿地植物配置位置的不同,分别对水体、岸带、岛屿及滩涂的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一一作了阐述。在案例应用分析中,主要针对中国林科院即将修建的人工湿地方案,根据植物配置位置的不同,在借鉴自然群落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7种植物配置的模式,并针对基地特点选用适当的植物,营建四时不同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