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1978至2018年,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增长到8.1亿,城镇化率由17.9%增长至59.6%。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较大规模的城市数量也逐渐增多,并出现了“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从效率方面考虑,各种要素集聚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部分学者倡导人口的自由流动;从公平角度出发,政府应该引导城市从集聚走向均衡,实现人均福利的提高,部分学者建议限制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的过度扩张。如何走好城市化建设这条路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特别是中国。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空间集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则来自政府对户籍限制的放松。城市预期收入较高,在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促使了城市内部新二元结构的形成。然而,农民工往往流入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工资普遍偏低且无法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因此,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发展愈加不平衡。不少学者曾指出,1978年,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仅为0.16,到2007年已高达0.46,超过了0.4的国际预警线。市场经济鼓励效率优先、多劳多得,适当的收入差距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而近年来,城市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超过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加上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是一个比较新颖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使用文献法、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城市规模、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城市规模入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重点考察城市规模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为了提高本文的严谨性,简单验证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接着考察户籍制度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对加大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以此探究收入差距不合理的部分。结果显示,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均与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且户籍制度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加大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从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大力发展教育、稳健有序推进户籍改革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空间集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则来自政府对户籍限制的放松。城市预期收入较高,在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促使了城市内部新二元结构的形成。然而,农民工往往流入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工资普遍偏低且无法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因此,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发展愈加不平衡。不少学者曾指出,1978年,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仅为0.16,到2007年已高达0.46,超过了0.4的国际预警线。市场经济鼓励效率优先、多劳多得,适当的收入差距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而近年来,城市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超过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加上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是一个比较新颖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使用文献法、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城市规模、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城市规模入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重点考察城市规模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为了提高本文的严谨性,简单验证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接着考察户籍制度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对加大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以此探究收入差距不合理的部分。结果显示,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均与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且户籍制度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加大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从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大力发展教育、稳健有序推进户籍改革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