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炮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从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主导了这一次又一次的历史进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创新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针和灵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选择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将理论创新机制作为研究的基本视角,遵循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机制做出了完整的概念界定,并提出了其运行过程、评价尺度等,为理论机制的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框架。概言之,全文在这种新的研究范式的框架下,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的内涵、结构和功能。第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的有机构成和运行过程。第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的评价尺度。具体而言,本文一共分为六章,文章在逻辑结构上可以被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文献回顾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的概念做出解释,并引申出其结构和功能;第三章到第五章是第二部分,主要对理论创新机制的内涵展开,围绕其有机构成、运行过程和评价尺度进行论述;第六章属于第三部分即总结部分。根据这样的结构安排,各章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对基本概念的界定。以理论创新的涵义为切入点,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的内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发。第二章主要提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的量态、质态、时间以及空间结构及其所具有的模式维持、关系协调、行为导向和系统制约四大功能。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包括导向机制、动力机制和检验机制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机制的有机构成及其本质和内在特征,深化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机制内涵的理解。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第四章力图从机制所具有的基本结构上即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创新的运行过程和理论创新的方式方法三个层面来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机制的运行过程,并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机制的运行过程的曲线图示和波普尔的四段图式,进行系统比较,以描绘真知的探求过程和路线,其实也就是描绘了创新机制运行的过程轨迹。第五章主要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机制的评价尺度。第六章主要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机制的重要启示。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