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卜生的剧作具有双向洞察力,他不但洞察社会现实,并且洞察人类的精神世界。这使他剧作中表达的理想追求具有双重性特征,一方面体现易卜生作为一个文化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所要实现的社会价值与人生理想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作者无法忍受现实社会束缚与虚伪,想要达到的精神的自由与绝对的真理。易卜生在他的剧作中,将这些抽象的理想,用不同的象征意象表现出来。其中最主要的两个象征意象是《布朗德》中的“阳光”与《培尔·金特》中的“山妖”。“阳光”意象象征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成就,象征着成功与拥有,象征着事业的辉煌,象征着个体对抗社会的胜利,象征着自由人性的回归。“山妖”意象象征了个体以逃避为武器向社会作出的最后的反抗,象征着人灵魂深处的欲望,象征着个人无法忍受现实束缚,而要达到的绝对的精神的自由。沿着这条线索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易卜生的所有剧作都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从易卜生早期两部重要作品——《布朗德》与《培尔·金特》中对理想的追求与意象创造开始,理想的双重性意象——“阳光”与“山妖”在易卜生中、后期作品《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群鬼》、《野鸭》、《海上夫人》与《建筑师》等中,有着不同的演变与发展,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理想追求的双重性矛盾,体现了易卜生一生追求理想的轨迹。即从早期浪漫世界的飘渺理想,到中期现实社会的无力抗争,再到后期精神层面的绝对自由。 本文试图从易卜生早期剧作《布朗德》与《培尔·金特》中“理想”的意象创造及其象征意义入手,探讨这两种不同理想意象在其中、后期作品中的发展与嬗变,进而研究易卜生剧作中理想的双重性特征。